第4版:艺术

论尖团何必求助于 八十年前的文章

□史震己 史冬梅

日前,微信公众号“梨园杂志”推送了一篇发表于1938年10期《立言画刊》上的文章,题为《尖团大略之标准》。此文一出,竟受到不少不懂尖团的戏迷票友的赞扬与推崇。实际上它概念错误,逻辑混乱,为防止以讹传讹,误导他人,我们认为有必要对它进行一番剖析。

该文自诩为分辨尖团音的“标准”,实际上作者连“尖团”的概念都没有弄清楚。该文说,“南多尖、北多团,尖团字有南有北,以中州音为最完备。”它对所谓“中州音”所指为何只字未提,紧接着就大谈“奉天团音尤重于北京,北京的‘丝’‘诗’严分尖团,而关东‘丝’亦做团,他如‘司’‘私’等字亦如之。”显然作者是把舌尖前音zcs声母字与舌尖后音zhchsh声母字的区别,当作了尖团之别。奇怪的是,它不加任何说明又抛开上述话题,转而举例谈开“西”与“希”、“即”与“吉”、“济”与“继”、“心”与“欣”的区别。这些例字倒确为尖团之别,但明眼人一看便知,照它的说法,尖团之分竟然出现了两类:zcs与zhchsh的区别是尖团之分,与齐、撮两呼韵母相拼的zcs声母字与jqx声母字的区别也是尖团之分。那么,我们就有个问题要问:北京话究竟是否区分尖团?如果说不分,前一类却分得一清二楚;如果说分,后一类却又完全不分。能说北京话既严别尖团又不分尖团吗?这岂不矛盾?连尖团的概念都弄不清,还何谈区分“标准”?

京剧唱念(韵白)是尊奉中州韵的。“中州韵”是指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韵》。该文对它所说的“中州音”未加解释,如果也是指“中州韵”,那么其区分尖团“以中州音为最完备”之说则完全是错误的。《中原音韵》中有现在所说的“尖字”(zcs声母拼齐、撮两呼的字),但却没有现在所说的“团字”(jqx声母拼齐、撮两呼的字),因为当时这些字的声母还是gkh,尚未腭化为jqx。所以,尖团字与中州韵无涉。不过我们推测,该文的“中州音”可能是指河南音。汉语中字分尖团,北方河南话最典型,南方吴语最典型。稍具京剧史知识的人都知道,京剧的形成与徽调、汉调、昆曲等关系密切,但与河南话毫无瓜葛,京剧分尖团是由昆曲继承来的。

当前,用新的音韵学理论讲述尖团音的著作和文章甚多,现成的东西不读,辨别尖团却去求助于80年前一篇观点错误的文章,岂非咄咄怪事。

又,现在有很多京剧方面的网络平台(如微信、微博等自媒体、新媒体)在积极从事京剧的宣传和普及工作,也确实吸引了不少感兴趣的戏迷票友,这是好事。正因为如此,这些平台在推送这类涉及专业知识的文章时,更要谨慎对待,仔细甄别,以免造成不良影响。

2018-04-02 □史震己 史冬梅 1 1 文艺报 content9428.html 1 论尖团何必求助于 八十年前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