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少儿文艺

实时渲染的虚拟人类

□刘书亮

塞壬

最近,虚拟人类角色塞壬(Siren)的一段演示视频在网络上传播甚广,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塞壬是通过动作捕捉和表情捕捉完成的。希腊神话中的塞壬以歌声引诱人类;而这个靠计算机渲染生成的塞壬则是以她的逼真感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她的脸非常细腻;更重要的是,她举手投足都很自然,表情丰富。或许她暂时还不能做到尽善尽美,但在我们这个时代,塞壬的效果已经足够惊艳。

塞壬由Epic Games、Cubic Motion、3Lateral、Vicon,以及腾讯旗下的Next Studio(以上均为参与电影和游戏创作的知名公司)联合打造。需要强调的是,塞壬的每一个动作,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三维动画,而是经由运动捕捉技术,通过“虚拟引擎”实时渲染的:一个带着运动捕捉全套装备的演员所完成的表演,立即生成了另一个面貌全然不同的女人——即塞壬——的影像。

有一些故事片作品,如《黑镜》第二季第3集《沃尔多时刻》等,也都向我们传递着运动捕捉加上实时渲染的媒介想象。可以说,这样的技术还将不断迭代和进步。这或许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在影像中实时人造出一个以假乱真的“真人”形象。他或者她,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虚拟偶像。

大众文化工业,比如实拍电影、真人秀、电视综艺等有一股异常重要的支撑性力量:明星制。而塞壬相关技术的发展完全有可能颠覆现有的明星制。至少从某个人的审美偏好来说,虚拟角色可以无限逼近完美;那么,当人们不能满足于对任何一个真人明星的消费时,不如更进一步,直接造一个。我们可以建立精致的三维模型,配以细腻的材质贴图,让这个人有漂亮的面庞,匀称的身材……总之臻于完美。然后,依靠动作和表情捕捉,为其赋予运动,进而赋予生命。从此,这个虚拟的角色出现在每个家庭的电视屏幕上,出现在直播节目中,成为大家都熟悉的人。

人们是否必然依赖真实的明星,这件需要更多讨论的事情我们暂且不谈;但对技术的想象无疑是有趣的:电视里有一个明星在镜头前谈笑风生,参演电影,而你却不知道他或她是否真的存在于这个世界上;那个在背后进行表演的、运动被捕捉下来的人,却从不露面。想想看,真的令人在兴奋的同时夹杂着一丝担忧。当一种技术过于强大时,就需要理性的调节作用。当然,科学技术本身仅仅用于解决问题,其社会价值是中性的,就看人们怎么去用了。

动作捕捉是动画和实拍的一种特殊化合物,但通常我们仍然愿意把动作捕捉作为动画的一部分。从塞壬的例子可以预想,动画影像便是媒介化生活的未来。

2018-04-16 □刘书亮 1 1 文艺报 content9643.html 1 实时渲染的虚拟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