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新闻

书写乡村的共同命运

《机村史诗》读者分享会举行

本报讯(记者 王杨) 5月6日,一场题为“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声——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和他的《机村史诗》”的文学对谈在京举行。李敬泽、施战军和阿来从《机村史诗》六部曲谈起,分享他们对于文学创作和全球化时代乡村遭遇的思考。

阿来的《机村史诗》包括《随风飘散》《天火》《达瑟与达戈》《荒芜》《轻雷》《空山》六部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的小长篇,今年由浙江文艺出版社推出。在这六部作品中,每一部都有一个中心故事和若干主要人物,用花瓣式架构编织一座藏族村庄的当代编年史。这些作品聚焦的是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乡村历史,但阿来在写作的过程中意识到,藏族村庄的历史就是中国乡村历史的缩影。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乡村实际上也存在着类似的遭遇,整个乡村就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李敬泽认为,现代人写史诗是很困难的,因为我们无法像古人一样掌握世界,我们所能掌握的,仅仅是这个世界零散的片刻。但《机村史诗》犹如一座山的整体景象呈现在读者面前,山中自成一个巨大的形态。它是现代的,且变成了现代逻辑、现代世界的一部分。阿来就像一个吟唱人,吟唱了藏族从前现代到现代,从一个完整自如的世界向着现代世界敞开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史诗般的过程。

施战军谈到,阿来的作品中不仅有美,还有魅;不仅有苦难的东西,也有诗性的东西。阿来在作品中描绘了过去乡村和社会的原型,这种原型经过艺术创作,从“他的村”变成了“机村”,这个村是属于整个文学、整个世界的。

阿来在《机村史诗》中写到,自己审视过去时,终于看清乡村转型发展所经历的艰难和痛楚的意义:“中国乡村在那几十年经历重重困厄而不死,迎来今天的生机,确实也可称为一部伟大的史诗。”他选择以“花瓣式”结构对应在城市化进程中不断遭受断裂和重组的乡村,着墨描写的是那些未能赶上时代潮流和历史剧变的失败者的个人故事,这是《机村史诗》最为核心的要旨之一。

2018-05-14 《机村史诗》读者分享会举行 1 1 文艺报 content19562.html 1 书写乡村的共同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