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上的旗手》: 记录模范人物 书写时代新人

□张 陵

长篇报告文学《田野上的旗手》是作家康纲联近年推出的新作。在几年前,他先后推出长篇报告文学《百战奇路》和《扼住命运的咽喉》,都在全国产生过较大影响。这一次,他站在中国脱贫攻坚的高度上,从四川省历届道德模范中,选出10个在四川乃至全国都执著于脱贫攻坚的道德模范,深情讲述他们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生动故事,让人惊叹不已。10个模范,10种风格,10种特色,10种力量,每一个典型人物,都充分表现了为群众致富披肝沥胆、呕心沥血的高贵品质,作品主题的深度,大大超过了一般意义上的扶贫题材。作者精心写作的这些中国经济新形态下的模范人物,无疑推出了一批具有强烈时代气息的优秀时代新人。

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历史轨迹,造成了中国社会贫富的特殊形态,当代中国今天的“贫”,是和过去任何时候的“贫”都有本质区别的,今天我们强调扶贫,早已不再是只解决温饱那么简单的问题了,而是一个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的问题。能否让社会各阶层特别是农民阶层贫富差距迅速缩小,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社会问题。扶贫脱贫致富,有党和政府政策与关怀的问题,有人心人力资源资金的问题,也有社会机缘和人杰地灵的问题,要想脱贫致富,没有艰苦奋斗、百战不殆的自强精神,三拳两脚就想打出一个十全十美的新农村,那是做梦,不是梦想。

《田野上的旗手》中第一个人物历经沧桑,几十年才和群众一起建成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农村。汶川大地震区龙门山下的大宝村,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穷山村。作者热情洋溢地讲述几乎成了盲人的共产党员贾正方,从某地质队病退回乡后,要带领群众找吃的,有人质疑他:你一不是支书,二不是队长,连户口都不在我们村,有什么资格带我们去找饭吃?贾正方拍着胸脯说:我是共产党员,你们放心跟我干!从那以后,贾正方带领群众开荒、栽树、整地、种粮、挖矿、搞电、办企业,一步一步地前进,一层一层地登高,历经重重波折,风雨无阻50年,把一个积累只有1600元的穷村,发展成了拥有近100个亿固定资产的新农村,让山里人变成了城里人。作者为中国农村脱贫攻坚树立了一个榜样。

2012年前后,中国农业专家、学者向社会提出了一个令人坐立不安的大问题:10年之后谁种田?紧接着就涌出了一股主张办中国家庭农场的潮流,仿佛中国农业生产马上就要家庭农场化了。可是,中国家庭农场怎么搞?怎么解决土地承包权的问题?怎么解决劳力枯竭的问题?怎么解决生产经费的问题?怎么解决生产技术的问题?怎么解决产品营销的问题?怎么解决农场风险的问题?哪一个问题不解决好,家庭农场都搞不好甚至没法搞,但这些问题却很少有人讲。不久,中央出台新政策,强调当前农业生产方式,仍然应当因地制宜,注重多元化发展。巴茅山传奇中的王家元,就是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搞出了自己的特色,成立了各种专业合作社。作者写这个人物时,把目光聚焦在因地制宜的三个方面,讲述王家元带领群众在山脚下种水果,在山腰上种花卉开苗圃,在山顶上种茶叶,条理分明,色彩斑斓,剧情曲折起伏,人物形象丰满。

作者精心描写这个人物,实际上就为中国农村当前正在积极推行的各种专业合作社,提供了一个鲜活的典范。作者以敏捷的思维和超前的眼光,去审视这个大时代背景下的能人。所以,他就能够抓住王家元这个典型人物的时代精魂,写出他在大时代下的独有个性,献给读者一个中国农业深化改革中的领军人物。一个作家,能够踩着时代的脉搏,写好这么一个人物,应该说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一个名叫刘绍英的年轻有为的女大学生,初心恐怕并没多想什么扶贫脱贫的国家大事,可她走进田间地头,直接与农民接触时,才发现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是多么大的一个实际问题。从此,她和她的职工积极帮助当地农民干活,走出去、请进来,实实在在举办各种立竿见影的学习班,培训农民种瓜种菜种水果。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她创办公司逐步招收了200多名当地员工,收获季节,另请1000多人干活。十年以后,她富了,她公司附近的农民也富了,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新一代农民的高贵品质和光辉前程。

这样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知识女性,能写和要写的内容相当多,作者将重点集中放在了扶贫脱贫上,这就给当代中国新农民、新农村指出了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不只是一个简单的金钱支持,更不宜只做慈善赞助,只有“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发展模式,和农民一起奋斗,企业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贫穷的农民也才能真正地富裕起来。作者反复讲述主人公种地、育人的经验和教训,刻画出了一个有思想、有品位、有才干、有能力的时代鲜活人物,无疑为中国当代知识农民提供了一个典范。

《田野上的旗手》中最悲壮的人物,是铁炉村的共产党员张勇。初中毕业的张勇,和中国农村许多年轻人一样,成人之后就进城打工了。几年之后,他先后创办了四个公司,变成了拥有上千万资产的老板目睹城里翻天覆地的大变化,看见家乡父老还躬身孤影地在黄土地上吃力地劳作,他猛然心动:如今党和政府对农村的政策十分好,我们家乡有许多种植项目,具有很强的地域优势,我为什么不回去组织家乡父老大干新农业,让乡亲们尽快富起来?

他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后,立即自费为群众修路。路没修到一半,修建公路的所有材料都涨价了,原来修路只要几百万,现在一下子涨到了一千多万。有人对张勇说,既然涨价了,就让大家凑钱修吧!张勇说,不!村里人这么穷,怎么忍心让大家出钱?不让村民凑钱,他便把所有开支全压在自己身上,挖空了自己四个公司,几乎变卖了所有的家产,硬是咬牙使出浑身解数,把公路修好了。与此同时,他组织干部和群众研究全村发展计划,调整土地结构,调整生产项目,种植高产、精产农作物,动员群众以土地入股,成立多种专业合作社,在多年没啥生气的土地上,开辟了粮油种植园、药材种植园、水果种植园和蔬菜种植园。

要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山村搞上去,千头万绪的工作很快就把张勇累倒了,到医院一查,肝脏出了问题,严重肝腹水,双脚肿胀。医生摇头对他说:“你这种情况,只有换肝。”可是,他换肝没成功,换上别人的肝以后,他就再也没有睁开过眼睛。噩耗传回村里,涕泣呜声,响彻山峦。

《田野上的旗手》一书中,写了这么一批对党对人民忠心耿耿的能人,这类充分显示时代特色的能人,是推动中国农业深化改革的楷模,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英雄,我们的作家,应当克服重重困难,深入中国农业第一线,认真写好这种大时代新形势下的新人,为中国的扶贫脱贫,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8-05-16 □张 陵 1 1 文艺报 content19871.html 1 《田野上的旗手》: 记录模范人物 书写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