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世纪美术

穷其一生在史海中寻贝

□佟欣鑫

害夫簋铭(原拓) 北京画院藏 李松捐赠

广东门画 北京画院藏 李松捐赠

摹敦煌壁画(白描) 李松 作

散盘铭文 李松 书

由中国美协、中央美术学院、北京画院主办的“史海寻贝——美术史论家李松的治学与收藏”展览5月9日开幕。展览分“问学之路”、“左图右史”、“习书说篆”、“藏古论今”四个单元,汇聚了李松自上世纪40年代至今的学术著作、文章、书法、绘画临摹与创作、收藏以及手稿、手拓、通信等共100余件,其中李松的著作《中国青铜器艺术研究》《中国美术史》《徐悲鸿年谱》的完整手稿,以及与王朝闻、华君武、吴作人、贺友直等学者、艺术家的通信,还有旧藏的碑石原拓等均是首次亮相。

作为中国建立美术史学科以来培养的第一代美术史论家,李松主编及参与主编过《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中华文明史》《世界美术全集》《中国美术史》等国内大部头的美术史著作,是我国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之一。他自小就喜欢接触各种艺术形式,自称是刻钢板出身,其实尝试过国画、油画、漫画、木刻、雕塑、书法、拓印、年画、版画、宣传画、设计、插图,还特别喜读文史,在《诗刊》上发表过诗文,对艺术和文学的痴迷,成为他一生事业的积淀。

李松有大量著作问世,其研究领域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夏商周美术,重点是青铜器艺术,衍生出他对金文篆书的研究和创作,二是中国雕塑史,三是中国画研究。他的美术史研究继承了老一辈史学家注重文献与实物对照的方法,特别重视加强对图像的记忆,他曾说,他的体会是“只有画下来、记下来的东西才是自己的”。在青铜器研究方面,他师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的王逊先生,还将郭沫若先生的《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中的铭文全部摹写了下来,并记下郭沫若的考释。故宫、国家博物馆陈列的重要铜器和在外地博物院见到的青铜器,他都认真画过写生。对龙门、敦煌等石窟的重要建筑、佛像、壁画都做过极为细致描摹。画和记就是他的研究过程,展览中能见到他的考察笔记上画有漂亮而准确的图像,图旁再配以文字,直观而翔实地记录下了当时的体会和问题。

为了研究青铜艺术,他一直习篆,临摹过大量的金文、小篆。他自言在练字过程中,力求从中揣摩古人的构字、书字、镌刻之时的心思所在,力求保留下洋溢其中的苍古气息,所以常说“原创是古人”。 据说,其在小学期间曾跟一位老人学习拓印,那时就手拓过家乡的石碑,他对碑拓中蕴藏的历史和书写的艺术而着迷,后来收藏了大量的碑石原拓及砖瓦拓片。令人感动的是,为了这些收藏能够更好地发挥学术价值,泽惠他人,他主动捐赠给北京画院100余件。本次展览的最后一部分展出了他的部分收藏和他与知名学者、艺术家的论艺通信,从中可以看到这些藏品背后的故事,及其作为一位学人的学术担当。

2018-05-18 □佟欣鑫 1 1 文艺报 content19903.html 1 穷其一生在史海中寻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