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世界文坛

“至今还写作,表明我仍然生活在问题之中”

记 者:您曾说过,自己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长诗,但在您的长诗中也经常出现类似短章一样的句子。近期,译林出版社又要出版您一部短诗选集的中文版,对您来说,这两种不同诗歌形式在表达思想的侧重点是什么吗?

阿多尼斯:就一个诗人而言,有时候会经历某一个阶段,内心的想法需要用短诗来表达;而有时候内心的想法很复杂很纠缠,这样复杂的内心可能用长诗更合适,尤其是表达对于某个历史阶段的看法、自我与他者的复杂的关系、内部的纠缠的关系等,可能就要诉诸于长诗。

长诗更能够反映一个诗人的身份。有许多诗人只写长诗,有些诗人只写短诗,但这都不妨碍他们成为伟大诗人。用比喻来说,长诗就像汪洋,短诗更像小溪、源泉。从难度上来说,创作长诗更难,既需要有忍耐力,还要注重语言和对于复杂题材的把握,需要诗人付出更大的努力。

有的长诗里也穿插了小短章,这就像交响曲一样,有时需要停顿。

记 者:中国诗人杨炼在《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新版的序中谈到,他得知要和您见面时,曾思考过在纠缠成死结的现实处境下,一位阿拉伯诗人怎样做到精神上充分独立同时艺术上自觉保持丰富,对于这个问题您是怎么看的?

阿多尼斯:在阿拉伯当下这种令人绝望的现实下写作,我承受的压力非常大。我与很多人所期待的不一样,和很多诗人的创作也不一样,我的写作就像是往纵深挖一口井,而不是横向地随着时代的潮流随波逐流。因为我做出这样的选择,所以至今都在承受着压力和这种选择所带来的后果,但我愿意继续承受下去。

记 者:您到现在一直继续创作,诗歌对于您来说意味着什么,对于现实又意味着什么?

阿多尼斯:我到现在还在写作,这表明我仍然生活在问题之中。我非常高兴的是,我还没有找到问题的答案,因为有的问题是没有答案的,而有的问题的答案就在于它本身又不断产生新的问题,这就是它的价值。对我来说,诗歌创作的目的就是不断地发问,不断地对自己和世界发问,不断地做出改变。

记 者:您也曾游历世界,和各国诗人都有过交流,此次来参加第三届鲁迅文学院国际写作计划,您有什么样的期待?

阿多尼斯:中国文化、中国作家、中国人民在我的心目中有独特、重要的地位。来自世界各地的作家聚集一堂交流,是非常好的事情,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很感谢中国作家协会和鲁迅文学院邀请我参加这样的活动,我很期待和来自世界各地的作家、诗人一起交流。在当下,这种交流尤其重要,我们需要探讨,在当今世界所面临的各种危机面前,解决之道在哪里?是在经济的政治的层面,还是诗歌所代表的精神层面?

(采访:王杨 翻译:薛庆国)

2018-09-14 1 1 文艺报 content42291.html 1 “至今还写作,表明我仍然生活在问题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