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少数民族文艺

蒙夏关系的挖掘与塑造

——小说《长生天》描写的西夏

□王夷平 金玲芳

小说《长生天》反映了13世纪蒙古帝国崛起的历史事件,其中蒙夏关系的处理与描写,尤其引人注意。西夏为蒙古帝国的西南邻,蒙古帝国力量外延,必然影响到西夏。作为文学作品,如何处理蒙夏之间的关系,不仅考验作者的文学能力,也考验专业研究北方少数民族史的作者刘利华的史学功底。从文学和历史角度说,《长生天》在这两个方面努力的成绩,相信读者会得出自己的判断。

首先,这部小说的历史描写是可信的。《长生天》描写的西夏内容,占了整本书的相当篇幅。刘利华为了描写好有关西夏的章节,多次到宁夏、甘肃等西夏故地考察。作为内蒙古人,内蒙西部的西夏历史遗迹,更是他不会放过的去处。为了考察西夏王陵,他半夜时分驱车进入贺兰山前乱石纵横的缓坡地带,颠掉了车灯,几个人在冬天的瑟瑟寒风中等到了天亮,才被同行来车拖回了内蒙,其狼狈程度可以想见。由于历史的原因,蒙古西夏史研究中,西夏的历史地理、成吉思汗的进军路线等,许多是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有的是没有解决的。比如蒙夏关系就处于历史的迷雾中。克夷门是西夏后期重要的历史地名。确定了克夷门的历史地标,就能很好地解决成吉思汗的进军路线和西夏的兵力部署。而这个地方在哪里,一直众说纷纭。作者通过多方面研究考察,确定克夷门在今石嘴山市和内蒙古阿左旗经济开发区中间的地方,黄河和贺兰山中间地带。这个研究成果发表在西夏研究的权威刊物《西夏研究》上。文学是人学。现今党项人作为一个具有重大影响的族群已经不见了,融入了其他民族中,但是他们的后裔,仍以不同的族称生活在祖国的大家庭中。作者的亲戚中,有的就有党项人的血统。他也拜访过党项后裔,同他们进行过交流。有一次刘利华正在创作西夏人老索的段落,家里恰好来了位姓老的客人。他不禁感叹,冥冥中似乎真有某种力量在推动他的创作。另一个问题是,成吉思汗五征西夏,只有前后三次有相关记载,其他两次付之阙如。他在大量考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艺术形式,将这两次征夏补充完整。正是有这样的劳动做基础,他有关西夏的描写信手拈来,游刃有余。

小说的人物形象是鲜明的。《长生天》书中,描写了西夏宫廷斗争和众多人物形象。无论是知书达礼少年老成的察罕、美丽聪颖的察合公主、誓死为国的高良德,还是牧羊人及里木,都体现出党项人的民族性格,寄托了作者心中美好的理想。其中对高逸、高良德父子的塑造,集中反映了民族危急关头,党项男儿顾全大局、为国牺牲的优秀品质和刚毅性格。史书中说,党项男儿忠国事、轻生死,是西夏立国的根基和凭靠。《长生天》写道,成吉思汗亲自率兵攻打西夏山后土城子斡罗孩,守城将领高良德坚守城池待援。朝廷派来救援的正是他的父亲、大督都高逸。高逸深知蒙古人的厉害,到了山前逗留不进,令儿子高良德放弃斡罗孩城,退回山前。而高良德不愿意放弃西夏一寸土地,坚守城池,拒绝撤退突围。成吉思汗将大部兵马埋伏在山后,利用被围困的城池,引诱山前的高逸引兵来援,好来个一网打尽。两国三方,斗智斗勇。在蒙古人猛烈的攻击下,斡罗孩城岌岌可危。为国为家,高良德誓死不退。山那面,高逸明知道儿子性命不保,却为了保存西夏国的军事力量,免于被蒙古人聚而歼之,忍痛割爱,坚持不去救援岌岌可危的儿子。在家和国中间,书中这样描写:“李承桢欲提兵前来,说再不救援,太傅和令郎性命休矣!高逸不为所动,说男儿不为国捐躯,与灰狼赤豹何异?坚不发兵。”最终,在城破之际,“高良德抵抗良久,向南大呼数声,‘父亲,父亲!’自杀身亡”。书中的西夏男儿,有血性,有担当,真个是一心为国,不惧生死。其英雄之气,直扑纸面。正因西夏有千千万万高良德这样的汉子,才使西夏在蒙古人强力打击下,坚持多年屹立不倒。高逸、高良德父子形象的塑造,不仅仅是文学作品中增加了两个鲜活的西夏人物,而且通过人物的命运,补充了蒙夏关系史的重要历史细节和历史事件。

此外,这部小说的故事叙述是复杂精巧的。蒙夏关系,初期是敌对的、相持的,中期是合作的、相助的,后期又是你死我活的。这种敌对——合作——敌对的关系,贯穿全书的中后期。初期蒙古人攻西夏,带有试探性,因此,成吉思汗用兵西夏,并没有全力以赴,并且其用兵,还有蒙古帝国内部权力调整的意图在里面,同金国关系也是影响蒙古同西夏关系的重要因素。从西夏角度来说,其主和派和主战派,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环境中,表现也不一样。因此,本书对此的描写也不是平铺直叙的,而是复杂和精巧的。本来,成吉思汗水灌西夏都城中兴府,迫使西夏皇帝李安全献女求和,并宠幸西夏和亲公主察合,使两国关系达到空前的良好阶段。他正是因为西夏的驯服,才举兵征金,并进入桑干河谷,却偏偏这时候,西夏李遵顼废掉安全自立,这令成吉思汗这位刚刚打败金国40万大军的强人勃然大怒,就要提兵问罪,并下旨令察合公主从草原前来陪驾,但察合公主拒绝前来,并非常理性地劝说成吉思汗不要为自己父皇被废的事分心,一意攻打金国。书中说,“察合公主遣人回话,感谢大汗顾念,劝大汗一意征伐,千万莫为合申之事分心,更莫挂念家人。至于陪驾,军前有也速干哈敦足够。待大汗回军,妾再陪驾不迟。”这种叙述,将西夏察合公主的胸襟气度一显无余,也从侧面透露出西夏宫廷斗争皇统更替对蒙古帝国的影响。西征前夕,成吉思汗宣见前来纳贡的西夏丞相阿沙敢不,是西夏同蒙古帝国斗争的正面描写。西夏对蒙古帝国强大的武力和索求敢怒不敢言,便通过削减所供之物成色质量,进行相应的反抗。成吉思汗对西夏这些手段当然心知肚明,通过冷落阿沙敢不来表达内心的不满。阿沙敢不在威权下自然不敢当下发作,同成吉思汗虚与委蛇,一旦机会出现,便同蒙古帝国相对抗。他返回西夏,很快接到蒙古帝国征兵征讨花剌子模的通知,他当下做主,冷冷拒绝了,并不忘嘲弄一番,惹得成吉思汗勃然大怒,遣师问罪。西夏宫廷演双簧,由阿沙敢不唱黑脸,出面抵抗,在力不能支的情况下,再由西夏皇帝出面表示服从。这种对待蒙古帝国的两手策略,一直同西夏帝国相始终。当然,蒙古帝国是一个成熟的政权,成吉思汗是一个成熟的帝王,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书中,那种城破之后野无遗类的所谓灭国灭种并没有出现。有的只是一代雄主成吉思汗,同他的老对头西夏,一起走进了历史的烟云之中。

2018-12-05 □王夷平 金玲芳 ——小说《长生天》描写的西夏 1 1 文艺报 content47357.html 1 蒙夏关系的挖掘与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