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文学评论

对佤山往事的艺术再现

□邱振刚

《太阳升起》,是一本让人拿起来就不想放下的书。这部作品涉及的是一段早已鲜为人知的历史,即在遥远的上个世纪50年代初,人民解放军挺进西盟佤山,把佤族人民从蒙昧粗暴的头人统治和匪军的威胁下解放出来。对于普通读者而言,《太阳升起》所讲述的那些发生在佤族山寨里的故事,是陌生而神秘的。这部长篇小说的作者是著名作家彭荆风,他曾因《边寨烽火》《芦笙恋歌》等众多作品被认为是边地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他的《驿路梨花》更是因为走进了中学语文教科书而家喻户晓。他在离世前创作完成的这部《太阳升起》,脱胎于他当年在大山深处密林丛中的真实工作经历,又继承了《林海雪原》《红旗谱》《野火春风斗古城》等革命历史题材作品的优秀品质,他凭借一个个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奇异独特的边地风情和精当紧凑的情节组织,让读者忘记了时间的阻隔,赋予了这部作品丰富的文学价值。

作品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无疑为整部作品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部作品中,很难说哪个人物是主要人物、次要人物,但是,作家正是通过他们各自独特的身份、个性和相互之间关系的细致刻画,用一种散点透视的笔法,最大限度地折射出历史真实的风貌。

侦察参谋金文才,是解放军小分队的指挥者。在浩如烟海的革命历史题材作品中,早已为我们所熟知的我军基层干部的形象也为数不少,《林海雪原》中的少剑波,《铁道游击队》中的刘洪、李正,《烈火金钢》中的史更新,皆是如此。虽然有着如此众多的成功先例,但金文才仍然被作者赋予了独特的精神气质,成为有着鲜明个性化特征的成功的艺术形象。从作品对他的塑造来看,这个人物身上集中了我军基层指挥员应有的优秀品质,而且这些品质是通过扎实的细节凸显出来的。小说中有着众多的战斗场景,从开篇时金文才率领小分队潜入到蛮丙部落周围,到作品最后,他又在一场遭遇战中指挥战士以少胜多,击溃了人数远远多于自己的匪军。这些都体现出金文才的杰出才干和果敢作风,同时,作家又通过他舌战窝朗牛救出叶妙,游说岩爽化敌为友等一连串精彩生动的描写,让人物的血肉逐渐丰满,性格愈发鲜明,更让读者对这个正直善良的基层指挥员不由自主地喜爱起来。可以说,这一艺术形象完全有资格立足于由一代代军旅作家,一部部革命历史题材作品所塑造的英雄人物长廊。

作家着墨较多的另一男性形象窝朗牛是蛮丙大寨的最高统治者。他对全寨人的生杀予夺大权,无疑将随着新秩序在寨子的建立、佤族群众获得解放而土崩瓦解。那么,他对小分队的态度,对于民族政策能否在寨里落地生根就显得格外重要。作者深入细致地描绘了他对解放军从不理解、不接受,到愿意和他们合作的心理过程。同时应当指出的是,作品的史料价值也正是通过窝朗牛这个人物得到了集中体现。窝朗牛作为部落头人,如何行使自己的权力,当权力遭到撼动时他又采取了哪些行动保护自己的权势地位,如他怎样运用人头桩刑罚惩处背叛自己的叶妙和岩浆,这就使得作品具备了独特的史料价值,不但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新奇的体验,更为今后从社会学、人类学的视角观察、研究当时的历史保留了丰厚的信息。由此也可见作者为了写好笔下的人物,当年在云南边地的实际工作中的确做到了一手持枪,一手握笔,积累下大量宝贵的素材。

作家所创造的几个女性形象,则构成了小说另一道精彩的风景线。叶妙的泼辣热情,娓其的聪慧妩媚,娜红的朴实率真,虽是年纪相仿的青年女性,但在作家笔下都栩栩如生,各具特色。通篇来看,作者并未对这些人物形象有太多烦琐细密的心理描写,更多的是通过对她们行动和语言的刻画,逼真地呈现了她们各自的性格特征。

作家在情节的组织调控方面所付出的努力也没有白费。总的来看,这部作品既没有让事件的快速推进冲淡了人物的个性特征,又没有因为耽于对人物心理世界和精神状态的描摹,而影响情节的发展,而是始终使读者沉浸在历史本身的魅力中,阅读心态始终随着人物命运的起伏转折而变化。深入到作品的肌理中,我们可以看到,小说中的战斗场面和生活场景,岩浆、叶妙的爱情故事和整个蛮丙大寨从蒙昧到解放的过程细密地交织在一起,多条或明或暗的线索同步推进,又毫不杂乱,相互之间有着深层的关联。正如作品中所写到的,金文才为了救出被绑在人头桩上,早已奄奄一息的叶妙,千方百计做通窝朗牛的工作,甚至不惜把自己的战马赠送给窝朗牛。金文才对叶妙的拯救,看起来是游离于他来到蛮丙大寨的主要任务之外,但是,正是对哪怕仅仅是个体的佤族群众的关心,才更加充分地体现了人民解放军是人民的军队这一作品的根本宗旨。最后金文才不仅救出了叶妙,更用自己的人格力量感动了安木素大娘、魔巴、岩松等众多佤族群众,为以后民族政策在蛮丙部落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这种精彩巧妙的情节组织,充分体现了作家的叙述功力,也正如后记中所说,可见作家对史料的提炼剪裁花费了大量心血。

读罢此书,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幕幕原本早已在时光的烟尘中湮没的历史场景在脑海中久久浮现,难以忘却,笔者深感这部小说仿佛一把钥匙,读者可以由此走进作家记忆深处,走进历史的隧道,重温60多年前发生在佤山深处的峥嵘往事。这种对历史的记录和重现,体现着一位优秀作家的担当和使命,引领着读者对历史的发展获取更加深刻的认识,这,就是文学的力量,就是现实主义的力量。感谢彭老!

2019-04-24 □邱振刚 1 1 文艺报 content49278.html 1 对佤山往事的艺术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