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副刊

从中央文学研究所到鲁迅文学院

□王 军

鲁迅文学院的前身是中央文学研究所,成立于1950年12月,旨在培养青年作家、打造年轻文学力量。1953年11月,中央文学研究所改称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鲁迅文学院是怎么演变过来的呢?这要从1949年召开的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以下简称文代会)说起。

1949年6月,丁玲从东北到北平参加文代会筹备工作,毛泽东在香山会见她。丁玲表示希望有机会做点帮助青年作家的工作,毛泽东让丁玲着手去做。刘少奇到苏联见斯大林,斯大林问起中国有无培养诗人的学校,刘少奇说没有,斯大林说诗人在一个民族的文化中占重要的位置。丁玲到北平后,刘少奇找丁玲谈话,说我们应该有一所培养自己作家的学校。

1949年7月2日,文代会正式开幕。会议期间,周恩来邀集部分青年作家谈话,青年作家提出参加学习的要求,周恩来当即答应考虑他们的要求。丁玲也作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专题发言,其中提出要有组织有领导地发动创作:

“过去对创作的领导是不够的,我们有很多有才能的写作者,但大半都很年轻,从各方面来讲,修养是不够的,他们埋头在下面,在生活上、写作上都尽了很大的力,他们有一些较好的作品,但他们还要求提高,他们必须要有人帮助。帮助他们如何整理材料,如何组织更好,要求帮助他们加强作品中的政策性,给作品灌入以正确而坚强的思想,如何总结他的生活经验和创作经验,这样才会使大家有信心来坚持这一个艰巨的工作,也的确才会逐渐使作品不只在量上而且也是在质上满足群众对文艺的要求。我以为这还必须有这种组织机构和专门的负责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纪念文集》,新华书店1950年3月版)

丁玲提出的“有组织有领导地发动创作”,即是对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关于“新文化”精神的继承,而“必须有这种组织机构和专门的负责人”,则是对延安鲁艺文学系和联大文学系等具体实践的直接传承。

1950年4月,全国文联党组向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以下简称文化部)提出,根据文化部1950年工作计划及全国文联第四届扩大常委会今年工作任务的决议,今年要开始筹办文学研究院。1950年7月,文化部批复《中央文学研究所筹备草案》,中央文学研究所筹备委员会成立。经政务院批准,中央文学研究所购得鼓楼东大街103号房子76间。1950年12月,文化部颁发丁玲、张天翼任命通知书及中央文学研究所关防。

中央文学研究所可谓应运而生:首先是新中国需要培养自己的作家,其次是苏联文学体制的影响,最根本的是作家自身有需求。当时,一部分来自解放区的青年作家和初学写作者,迫切地提出了学习和提高的要求。这些青年大都忠实于人民的文学事业,有一定的实际斗争经验和写作能力,有希望、有前途。但由于多年紧张的战争生活,很少有机会学习,以致政治思想水平不高,文化知识既少且狭,甚至文学书籍都没读过几本。他们要求学理论、学历史,要求读书,要求有人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和提高思想水平与写作水平。

1951年1月8日,中央文学研究所第一期一班(研究员班)在鼓楼东大街103号举行开学典礼,录取学员52人。1953年3月,第一期第一班学员结业。学员共学习27个月,除去各种活动及写作实习时间外,实际学习约为12个月,合52个星期。每个学员平均读了1500万字的书,每天平均读到2万字。

1953年4月,全国文协(中国作家协会前身)党组讨论了文学研究所提出的《第二期教学工作方案》,基本上同意了这一方案,认为将来发展的方向应明确规定为:采取适当的步骤发展成为苏联作家协会所领导的高尔基文学研究院那样正规培养青年作家的学校,给准备成为青年作家的干部以系统的文学修养的教育。胡乔木肯定了中央文学研究所这两年成绩是很大的,同时也指出教员、招生都碰到了困难,可以以退为进,暂时停止招生,准备一些教材,培养出一些教学人才,今后还是要办成比较正规的接近学院式的学校。

1953年7月29日,全国文协召开党组会议,讨论《关于中央文学研究所改组为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的工作计划》,其远景还是苏联的高尔基文学研究院。在1953年9月底至10月初的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全国文协改组为中国作家协会,通过了中国作家协会的章程,并选出了领导机构——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会和主席团,不久前归属于全国文协的文学研究所,更名为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1957年10月,文学讲习所停办。从中央文学研究所至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开办的四期五班共招收学员286人,结业学员279人。

1980年1月,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恢复,四年后的1984年11月,中宣部同意中国作家协会党组关于将文学讲习所改建为鲁迅文学院的报告,认为“无论是从需要或可能来看,还是从教学力量或招生对象来看,办这所鲁迅文学院是可行的”。1985年3月1日,鲁迅文学院第一届进修班开学。从此,进修班、函授班、研究生班、高研班等等次第花开,从八里庄到芍药居,建成了固定的校舍、结束了流浪的局面,与新中国文学事业共同成长、经历风雨彩虹的鲁迅文学院开始浓墨重彩谱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班”的新篇章。

2019-07-22 □王 军 1 1 文艺报 content50589.html 1 从中央文学研究所到鲁迅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