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文学评论

王立春的童诗:

一个丰饶温暖的小世界

□徐 鲁

王立春

一首诗如果不是从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土壤或一代孩子的童心世界生长出来,它的生命力就不会长久。正如一粒白松的种子,如果是掉在狭窄的石头缝里,它最多只能长成一棵低矮的小树,可如果把它播种在深厚肥沃的土壤里,它就可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王立春是沐浴着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阳光雨露而成长起来的一位优秀的儿童诗创作名家。她迄今出版的儿童诗集《骑扁马的扁人》《乡下老鼠》《写给老菜园子的信》《贪吃的月光》《跟在李白身后》《梦的门》等,总计篇目近400首。可以说,无论从质量和数量上看,王立春都是儿童诗创作领域里的佼佼者。这与她能够专注于儿童诗这一文体形式的创作,并心无旁骛、锲而不舍地在儿童诗艺术上持续试验和探索是分不开的。创作者对于自己选定的某种文体的“坚守”与“忠诚”,也是一种“职业之爱”,无论是在自我选择、还是被动选择的状态下,都是至关重要的东西.也许唯有如此,才能在艺术上有所建树和成就。王立春之于儿童诗,就具有这种“较劲精神”。

王立春用一首首童诗去试验了儿童诗在表现多种题材上的可能性。举凡中国式童年生活的喜怒哀乐、童心世界里各种细微的想象与体验、大自然中万物有灵且美的生命状态以及与人类的相互依存关系、个人成长中的点滴记忆与感受以及对儿童成长与教育的启迪,人类优秀的文明、文化对童年的影响以及由此形成的童年价值观和成长美学……在她的童诗里都有涉及。她还努力拓展儿童诗的艺术天地,给儿童诗插上了有力的翅膀,让它们飞越了庸常的现实,而抵达了过去的儿童诗几乎难以抵达的艺术边界。她在儿童诗中动用了诸如想象、隐喻、拟人、直觉、夸张……各种表现方法,甚至在《跟在李白身后》这本诗集里,还加进了幽默、荒诞、变形、拼贴、穿越等元素,让我们看到了儿童诗艺术表现手法上的丰富、美丽与神奇。

优秀的诗人、作家,往往会调动自己全部的记忆、感情、体验、想象力和语言、文字上的才华,去完成自己的一首首诗、一篇篇故事,诗人和作家的一切都写在自己的书中。读王立春的诗集,我也有这样的感受。也许,只有当她进入自己这些意象缤纷、姿态烂漫的诗歌里,她才会一任天真、心灵坦荡、性情流露、毫无保留。这些诗,也是她生活轨迹和心路历程的“编年”,所有的诗篇都是她一段一段的“旅程”。所以我认为,只有诗,才是她最真实的“自传”。而一首真正的诗的生命和力量,也将超越诗人本身而传至永恒。就像诗人但丁,他来到世上,也只为了写出一卷不朽的诗歌,好让一朵玫瑰的芬芳,永远流传在人们心头。我记得,在一本什么书上还看到过美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美比历史更真实”,说的大致也是这个意思吧。

我认为,在儿童诗坛上,王立春与萧萍的儿童诗堪称“双璧”,两位女诗人是一南一北的“双子星座”。她们的儿童诗里都是一种一任天真的“小浪漫”,有女性诗人特有的细腻和准确的直觉成分,也都有极其丰沛和鲜活的想象力在纵横运行。同时,两个人也都在抒情方式和语言文字上,有着异于流俗、与众不同的创新与探索的姿态——借用当年鲁迅先生的一个说法,就是文字上“不肯大众化”。她们仿佛在以各自的才华互相致敬,不约而同地用一种来自女性诗人的直觉体验、想象力和才气,一起推动着中国儿童诗的小船,越过浅滩、小河而进入了深而远的航道。例如王立春的《哑巴小路》:“你每天送我上学/趴在校门外看我上课/你不敢跟进教室/只知道一个心眼儿等我/我的哑巴小路……扶我走教我跑的/童年朋友啊/无论我野野地跑到哪儿/你都能把我默默地/领回家”,这种童年体验、乡村记忆,许多人也许都曾经有过。但是,题材摆在众人面前,主题也许只有少数人知道,而如何表现却永远是一个秘密。能够更准确、更逼真、更鲜活地呈现出这样的体验与记忆,一定是需要一种睿智和才气的。王立春的童诗里,处处散发着这种睿智和才气。王立春式的抒情就是这样,用丰盈的想象加上形象、鲜活和富有童趣的比拟手法,给诗中的形象注入几分童话色彩,也使诗歌语言变得更为新颖、灵动与活泼起来。

王立春的很多童诗也都是“童话诗”,有诗歌的美和抒情的韵致,也有童话的幻想、形象和故事情节。她把诗、童话、故事,还有散文化的语言,都不动声色地融合在了这种分行的文体形式里。在中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家里,老一辈的诗人、童话家郭风先生,曾经做过这样的探索,成功地创造了一种诗、童话、散文三者融合的“童话散文诗”,被人称为“郭风体”。王立春对童诗形式和艺术手法的探索里,好像也有郭风的神韵。

《跟在李白身后》这部儿童诗集,是儿童诗中的一束“奇花”,也是王立春在寻求童诗艺术多元化的道路上,走得最远的一部作品。这里的每一首诗,都从一首中国古代诗歌生发和“演绎”出来,诗人不仅仅是跟在李白身后,她是跟在整个中华文化传统的身后,采来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的情思,织就自己丝绸般的诗歌华章。其中许多诗句,都能触动中国人心灵中最柔软、最敏感的地方,因为诗里有我们的母语和回忆之乡,有我们剪不断的、温暖的乡愁。

也许,只有拥有真正的中国情怀,才有可能去理解和感知这些诗中的乡愁。正如诗人流沙河在他的诗《就是那一只蟋蟀》里所吟唱的:“凝成水,是露珠;燃成光,是萤火;变成鸟,是鹧鸪,啼叫在乡愁者的心窝”。一个不熟悉自己家园和根脉的人,对全世界也将是陌生的。这些儿童诗,也为小读者们如何去学习和吟诵古代诗歌,提供了一种可以效仿的方法:用诗歌去理解诗歌,就像用篝火去点亮篝火。让遥远的古诗,在你的心中发出“回声”,也用你自己的手、自己的阅读,去擦亮和点燃古老的经典诗歌的“神灯”,让它重新闪耀出新的光芒,就像太阳和它闪耀在大地上的反光。

2019-09-25 □徐 鲁 王立春的童诗: 1 1 文艺报 content51530.html 1 一个丰饶温暖的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