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艺术

用长久关注和潜心创作为时代留影

——第27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侧记

□本报记者 路斐斐

10月6日,由中国文联、中国摄协主办,山东省潍坊市人民政府、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承办的第27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暨首届潍坊国际摄影周在山东潍坊闭幕。今年的摄影“国展”在10天国庆展期内以纪录类、艺术类、创意和商业类、多媒体类4个展览类别的354件展品和摄影周的3个主题展、11个分项展的1300余幅摄影作品,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数十万摄影爱好者和观众驻足观看。

今年的全国影展是自全国性文艺评奖制度改革后举办的第二届国展,代之以等级奖项评选的“评委会推荐作品”,继续彰显着全国影展的艺术引领方向。在展览组别中,今年首增的“组委会致敬作品”和纪录类“长期关注单元”都体现了大展向那些长期坚持摄影创作的摄影师的鼓励及致敬。如组委会致敬作品《红旗渠》(组照),就是由《河南日报》记者魏德忠历时10年先后80余次前往河南林州太行山拍摄记录下来的,这些珍贵影像记录了20世纪60年代当地人民在政府的号召下用双手一锤一钎修建三千里人工天河“红旗渠”的奋斗历史。又如纪录类长期关注单元的评委会推荐作品《生命的礼物——23年见证:坠洞幼女当娘了》,组照从1995年一岁半的女孩李恒随母看望在外打工的父亲时不慎掉入工地深洞开始,摄影师陈更生将这一突发事件的摄影报道延展为历时23年的跟踪拍摄,以影像的方式记录了女孩此后人生历程中的诸多重要时刻,组照结束于2018年李恒儿子的诞生,两代人的生命在一组照片中实现了形式与内涵的完整呼应。对这些以朴素诚恳的视觉语言、悠长而深沉的关注见长的影像作品的接纳,打破了影展往年为参展作品所设的必须拍摄于近两年的门槛,使更多原本难以进入国展评选和展览范畴的优秀作品获得了新的展示平台,也体现了国展在鼓励摄影师“发掘属于他们自己的艺术富矿,用影像向伟大时代致敬”的积极变革。

据介绍,今年国展在展览类目上的一大调整还包括将“商业类”改为了“创意和商业类”,组委会通过对该组别征稿范围的调整扩大,不仅有效解决了商业摄影类作品历来投稿较少,入选率相对偏高等问题,也通过在评选“创意”类作品时所注重的对作品“视觉表达能力的创新、突破以及多种媒材、手法、形式的综合运用”的强调,提高对整个分类摄影创作的引领促进。

对于曾担任国展第23届、24届评委的摄影家周梅生来说,此次首度受邀担任新调整后的创意和商业类作品的终评评委,他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影展征稿规则的调整使这一原本并不被许多传统摄影师看重的题材得到了重视,涌现出了不少视觉表达与文化内涵皆佳的优秀作品。如该组别的两组评委会推荐作品《天马入梦》(组照)和《期会东坡》(组照)都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中《天马入梦》在作品结构上借鉴了昆剧舞台的布景方式,并且部分融入了明胶蚀刻工艺,使作品在梦幻氛围的营造中“仿佛能够窥见马儿生命本质的灵性”(评委会评语)。来自江苏的作者蒋澍表示,这组作品的创作灵感来自于剧作家汤显祖的“南柯一梦”,而作品之所以能给人以“独到”之感,也与作者本身即为一名马术爱好者、有着近十年的骑手经验是分不开的。

据悉,本届国展共收到了约2.3万名摄影师投送的约9万件(约25万幅)作品。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创办于1957年,迄今已推出万余名作者的上万幅佳作。此次影展首次还尝试举办了原作展,这些作品将永久地由中国摄协收藏。

2019-10-28 □本报记者 路斐斐 ——第27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侧记 1 1 文艺报 content51934.html 1 用长久关注和潜心创作为时代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