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新闻

为激励中华民族不断前行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并作出决定,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强烈的历史担当,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改革创新,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才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既是长期以来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经验总结,也是我们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工作体系,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制度化,将凝聚民心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推动理想信念教育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要用文艺创作张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完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律政策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全过程。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完善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导激励机制,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健全支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机制,服务群众与引导群众、提高群众相结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要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注重提高质量和水平,将正确导向贯穿舆论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推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有情怀的文化作品,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不断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要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遵循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规律、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有利于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文化管理体制和生产经营机制,完善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文化经济政策,完善文化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制度,健全引导新型文化业态健康发展,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为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断前行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新时代新使命新作为,我们必须坚守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张扬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让灿烂辉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成为引领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梦号角,成为鼓舞13亿多人民群众昂扬奋发的精神旗帜,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

2019-11-08 1 1 文艺报 content52080.html 1 为激励中华民族不断前行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