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艺术评论

视角独特 “兵”味十足

□周志强

话剧是“人学”。话剧艺术最根本的任务,就是揭示人的行为与本质。叶剑英元帅曾经为铁道兵题词“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可以说,话剧《八百里高寒》就是对叶帅题词最真实、最具象、最鲜活的阐释。这部作品打开尘封的历史,为我们再现了铁道兵“惊天地、泣鬼神”的战斗历程,它所揭示的铁道兵精神,它所表现的在这种精神引领下的人们所走过的艰辛而辉煌的创业历史,在今天,依然是寻回年轻一代人的理想信念和执著追求的社会原动力。人们只知道被全世界尊称为“基建狂魔”的中国建设者令世人惊叹的造桥修路的极高智慧和科技水平,可谁又能知道,真正赋予中国建设者无比强大、举世无双的突破力量的,恰恰是这个群体最具战斗力的核心秘密武器——代代传承的铁道兵精神。

《八百里高寒》以独特的视角,在方寸舞台上向世界展示出了这一伟大的“秘密武器”。每一个感人至深的戏剧情节、每一段激情洋溢的情感表达、每一位真实可信的人物形象,无不浸透着钢铁般的、无私无畏、勇往直前的铁道兵精神。正基于此,作品引发出人们对当下社会生活的深刻思考:只有掌握了这个“秘密武器”的群体,才能无坚而不摧、无往而不胜,才能创造出伟大的中国奇迹,才能承担起把“一带一路”雄图大略施展于国际舞台的历史重任。在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我们更加迫切地需要继承和弘扬这样的精神。我认为,这正是《八百里高寒》所蕴含的重要现实意义。

这是一部“兵”味十足的好戏。编、导、演以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真实地刻画出了这支“不拿枪的军人”群体的硬汉群像,所产生的艺术感染力是巨大的。一个又一个性格迥异而又朴实无华的剧中人物,带着鲜明的时代印记,引领观众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起伏跌宕、环环相扣的戏剧情节,形象地表现出这个钢筋铁骨的军人群体在生命的禁区中,在零下五十度酷寒的极限挑战下,舍生忘死、艰苦奋战的拼搏精神和忠于职守、智慧创造的奉献精神。导演凭借其对军人生活的深刻理解、对作品题材的准确把握,以及敢于创新的艺术构思,所展现的宏大的场面调度、紧凑的叙事节奏、综合舞台手段的有机运用,无一不增强了这部作品在戏剧语汇上的表达力度,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心灵震撼。同时,在钢铁洪流般的叙事主体中,莞尔出现的大兴安岭女孩婀娜多姿的美妙舞段、鄂伦春姑娘的纯真感情表白、画外飘来的淳朴深情的《铁道兵志在四方》的歌声、男女主人公曲折的情感历程,又为这部质感雄壮的作品拓展出了无尽的诗化与意象空间,可谓张弛有度,感人至深。

总之,这部作品在创作构思上的严谨精妙、在情感表达上的真挚凝重、在艺术处理上的气势磅礴,均值得为人称道。

2019-11-18 □周志强 1 1 文艺报 content52258.html 1 视角独特 “兵”味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