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副刊

平凡英雄

□鹤 蜚

不要光赞美高耸的东西,平原和丘陵也一样不朽。

——题 记

在严峻的疫情面前,他们不是钟南山那样运筹帷幄的“将军”,也不是李兰娟那样睿智严谨的专家,不像威风凛凛的军人们那样高光出征,也无法像远走汉江的援助者们那样在机场与亲人泣泪别离。他们只是成千上万的抗疫医护人员中的普通一员,是千军万马战“疫”大军中的普通战士。

每一场战役的胜利,除了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还需要无数浴血奋战的士兵。

李琦,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肝七病房的一名护士,共产党员。自新冠肺炎入侵大连的第一天起,她就在第一时间,开始在医院新冠肺炎应急病区工作,与患者“亲密接触”,从事最苦最累的护理工作,一干就是15天。

加入特别机动队

1月20日早晨,李琦正在病房里忙碌,接到通知:在班的人员要集中培训。李琦在传染病医院工作多年,虽然当时没说要收患者,但她对这次武汉新冠病毒格外敏感,也一直在关注。

整个培训全部按标准和流程进行,对应急机动队及医护人员的医疗救治、院感防控、个人防护等进行演练。培训后,在护士长的带领下,李琦和同事们开始收拾应急病房、领取防护服,做必要的装备工作。医院上下各部门也开始紧张准备,完善应急楼的相关设施、检修和调试设备、进行救治及防护物资的储备,医学装备部和后勤管理部等相关部门也全部进入状态,确保相关配套设施都万无一失,为救治工作提供最好保障。

作为传染病医院,在应对复杂疫情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医院将全院编成五个机动队,所有的医护人员分配其中,每两个月由一个机动队值班。

当天晚上11点30分,新冠肺炎应急病区排班名单公布,李琦和她所在的第一机动队35人全员上阵。

不能当逃兵

1月21日,李琦在家里一边做简单的准备,一边在等通知。上午9点30分,机动队护士长指令来了:进入病区就不能回家了,要带好洗漱用品等个人物品。

此时,大儿子在奶奶家,李琦和3岁的小儿子两个人在自己家里。听护士长说不让回家,李琦知道情况紧急,她的心里陡然紧张起来,那一瞬间,对未知事件的恐惧真的无法掩饰。李琦直言,说心里话,接到通知的那一刻,不害怕那是假的。在传染病医院工作多年,她了解疫情的厉害,担心自己被感染,心想:不会就此“牺牲”了吧?

李琦是二胎妈妈,突然间要走啦,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还想过有可能回不来了,李琦紧紧地抱着小儿子,对他说,妈妈爱你,你要懂事,要听话……

丈夫梁晨送她去医院,看到丈夫,李琦的眼眶就湿了。丈夫说:要不,咱不惜干吧?

不行!李琦坚定地说。有些工作总得有人去干,这个时候不能当逃兵!

1月21日,国家卫健委确认大连市首例感染病例,男,33岁,在武汉工作,1月11日出现发热、畏寒,1月17日返回大连,当天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当天入院,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56人被医学观察。大连市委随之召开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部署会议,全市上下紧急动员,开始和时间赛跑,与死神争夺生命。

就在大连首例新冠肺炎感染患者入院当晚,穿上“战衣”的李琦,也开始她在新冠病房的第一个夜班。

离死神最近的地方

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是全市惟一的传染病医院,大连所有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都要送到这里。

新冠肺炎来势凶猛,传染性特别强,救护一线是高危区域,与病人接触最密切的就是直接参与救治的医生和护士。李琦在病房里特别注意观察首例患者,他看上去还挺年轻。李琦心里默默祝福:这么年轻,一定要好起来啊!

新冠肺炎应急病区是12个小时工作制。李琦说,进了病区,就是进了战场。与首例病人“短兵相接”,李琦虽然没有特别害怕,但还是有些紧张。不过,随着救治护理等各方面工作全面展开,当她全身心投入到工作时,那些紧张害怕的感觉就消失不见了。工作任务太繁重了,繁重到你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力气害怕。

新冠肺炎应急病房是离死神最近的地方,医护人员工作、进出等必须严格执行操作流程和要求,容不得一点差错。

李琦在病区担任消毒员,负责重症病房的全面消毒工作。在应急病房担任消毒员,绝不是普通字面意义上“消毒员”三个字那么简单,也非平常意义上的消毒工作。李琦不仅要完成全部消毒工作,还要打扫病房,清洗患者卫生间,清理所有垃圾,包括医疗垃圾和患者生活垃圾,清理、刷洗、消毒病房和卫生间的相关用具。打包垃圾非常危险,包垃圾时会产生气溶胶,病毒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处理时要格外小心,稍有不慎就会酿下大祸。

新冠肺炎应急病房工作高强度,每个班12小时,李琦每天到病区消毒两次,上午、下午各一次,为降低医护人员感染的风险,按照要求,在污染区一次性最长不超过2个小时,但由于病区太大,李琦最长一次连续工作将近4个小时。每次进病区,消毒、擦拭、洗衣服、拖地、刷马桶、收垃圾、清理房间,还有各种处置,身穿厚重的防护服,戴着护目镜,,李琦马不停蹄几个小时不吃不喝不能上厕所,常常是浑身大汗,一天下来累得直不起腰。李琦说,最痛苦的是鼻梁被N95口罩和护目镜压得特别疼,干活喘不上气儿,几天下来,鼻梁处都压得淤血。还有工作时要使用大量的消毒剂,消毒剂刺激黏膜和眼睛,呛得人老是流眼泪。干活时出汗,护目镜上都是雾气,挡得眼睛几乎什么也看不清,她就把脸冲着光亮处,在护目镜边缘借着光源寻找角度,摸索着干活,经常,眼泪和汗水混合在一起流到眼睛里,眼睛疼痛不已……

脱衣服是个技术活

出污染区的时候要脱掉隔离服。

穿衣服的时候,大家可能互相帮忙,脱衣服的时候只能自己脱自己的,别人也帮不上忙。

脱衣服是个技术活,从病区出来,在污染区先脱掉外面的隔离衣等一次性衣裤,脱完后,进行手消毒,外面的衣服直接打包扔掉。然后穿着里面的白衣裤,进入半污染区,半污染区有一个缓冲间,在缓冲间先脱掉白衣裤,将脱掉的白衣裤直接放到消毒桶里,再脱掉第二层手套,进行手消毒。然后,进行最后的清洗消毒,才能回到安全区域。下班回宿舍前,还得洗澡,再穿上自带的衣服。

这样烦琐的脱衣服,每次都要用十多分钟。

由于一次性物品等耗材特别多,都需要打包处理,每天仅打包处理的垃圾都在几十包以上。

这辈子都不想再洗衣服了

李琦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在病区消毒工作完成后,要给衣服消毒。

每天,所有工作人员脱下来的衣服要全部进行消毒,先把衣服在消毒液中浸泡,浸泡到规定的时间后,再连同消毒液一起捞出来,装到塑料袋中,打包,封上,再一件件装车,用车拉到消毒间进行消毒。

衣服在消毒液里浸泡过之后,变得特别特别的沉,拎起来非常吃力,再打成包,那些包沉到需要两个人抬着才能装上车。李琦和同事两个人每天都要打几十个包,有时胳膊疼得抬不起来,李琦说,感觉这辈子都不想再洗衣服了。

抗“疫”中度过35岁生日

农历正月初七是李琦的生日,她从来没有想到,35岁的生日要在病区里度过。

丈夫梁晨送来了生日蛋糕,还带来了李琦妈妈亲手包的饺子。但是,病区的人无法和家人亲密接触,夫妻俩只能隔着玻璃门见面,李琦对着玻璃门外的丈夫甜甜地笑着,她要表现出不在乎的样子。

梁晨看着近在眼前却又远在天涯般的妻子,忍着泪,大声地对李琦说:老婆,生日快乐!你要保护好自己……说完,扭头就走,不敢再回头看老婆一眼,因为他的眼里,早已盈满泪水。

2月4日,李琦和同事们从一线撤离,由第二机动队接班。

李琦在新冠肺炎应急病区工作了15天,最难忘的是首例患者治愈出院,笼罩在患者心理的阴影消散了,全体医护人员都特别开心,大家欢呼雀跃,那种感觉无以言表。

随着治愈人数不断地增加,李琦感觉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再苦再累也值得。

把现在正做的事做好,就对永恒有了交代。

我问李琦,你还会再去新冠肺炎应急病区工作吗?

她说,如果疫情两个月以后还没过去,又轮到第一机动队了,到时,我还会再进病区。

若有战,召必回!李琦坚定地说。

2020-03-30 □鹤 蜚 1 1 文艺报 content54040.html 1 平凡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