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书香中国

“王自在”的心愿

□钟 倩

“社区人少、事多、责任重大,我就得冲锋在前,把风险和困难都留给我吧!”“累点没啥,能够守护居民们的健康安全,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疫情防控以来,这是我们社区工作人员王宝剑说得最多的话。

如果没有这场疫情,我对“英雄”的理解或许还停留在肤浅而刻板的层面。一个多月来,我执笔写下几万字的文章或诗篇,脑海中始终挥之不去的是社区身边的抗“疫”英雄——王宝剑。

说起来,王宝剑是基层战线的一名“新兵”,他是个“90后”,戴眼镜、胖乎乎,待人热情、做事踏实,周围居民都习惯喊他“小王”。有段时间,我这边需要交个材料,自己坐轮椅出门不方便,都是他忙前忙后跑腿儿。社区有个女同事在家休产假,他只能顶上去,工作量增大。好几次都是傍晚快下班了,他忙完手头工作,骑着小“电驴”飞驰而来,耽误下班也没有半句怨言。

他经常说:“我没啥特殊的,像我这样的,我们居委会还有五个同事呢。”其实,他是个有故事的人。半年前,他还在医院药房里做药剂师,过着四平八稳的平静生活。我有些不解,问他为什么辞掉安逸的工作,“跨行”选择社区这个苦差事。他回答道:“当时我也没想这么多,就想跳出舒适区挑战一下,没想到迎来了这么大的挑战!”是啊,这场“新冠肺炎”对所有人都是莫大挑战,对社区一线防“疫”工作者更是双重考验。

在常人眼中,社区居委会是个婆婆妈妈、鸡毛蒜皮事情不断的办事机构,往往有事了才会想起它。其实,社区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社区工作“千条线”,想用好用巧“绣花针”“穿针引线”,密织成网,有着太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我所在的堤口路街道济齐路社区,面积广、体量大,有3700家住户,万余名居民,疫情发生后的摸排巡查工作面临很大困难。大年初二起,王宝剑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对武汉返济人员的摸排中,工作内容包括入户走访、填表登记、测量体温、后勤保障、随时调度等,脚步快些,再快些,他就像拧紧的发条一般,总也停不下来。

如果说医院是白衣天使日夜奋战的第一主战场,那么社区就是“无感无味”的第二主战场。王宝剑和同事们很快进入战时状态,凭借春节禁鞭值守巡逻的经验,他们迅速行动,召集网格员、楼组长、党员、志愿者、退役军人等,构筑起疫情防控的“移动长城”,分头行动,开始了针对武汉返济人员的第一次上门摸排。很多老旧楼房没有电梯,只能挨个儿爬楼。到了傍晚,摸排登记表陆续交回社区,工作人员紧锣密鼓地埋头整理和汇总,王宝剑更是忙得口干舌燥,接电话、发通知、做宣传,还要对接武汉返济人员和外地返济人员的生活服务。

待全部忙活完,抬头一看,窗外已是星星满天,他起身倒热水冲泡方便面。对面居民楼上的家家灯火,映照着他疲累而孤独的心。“这个点了,你和孩子一定都睡着了吧?你们一定好好的,等我回去!”他喃喃地说道。月光皎洁,透过窗户流泻下来,打在他的发梢上、手臂上、办公桌上,他哧溜哧溜,狼吞虎咽,好像要把一天的疲倦全部咀嚼和吞咽下去。

社区基层干部也是逆行者,社区一线人员也是真英雄。疫情来势汹汹,他们就不怕被感染吗?他们就无所畏惧吗?答案不言而喻。就像一位在一线值守的朋友所说:“我也害怕被感染,但是,这是我的责任和使命!”为了家人的安全,王宝剑与妻子、孩子分开住,每天他只能通过视频向他们报个平安,但也不能多说,手头的活儿一茬接着一茬,守卡点、忙消杀、送蔬菜、送口罩、贴通知、发放通行证……他见过社区深夜凌晨的繁星和夜空,他见过晨曦初微时裹着军大衣下夜班的同事,他饱尝过忙起来饿过了头的浑身虚脱,他体会过值守卡点被冻得双腿失去知觉的滋味。再苦再累,他从不退缩:“为了大家的安宁,我很值得!”

辖区里的武汉返济人员,成为王宝剑微信里的置顶好友。他是“每日联络员”,每天要进行两次体温测量和信息收集上报工作,发现体温异常者则要立即联络转运到指定医院。他是“移动菜篮子”,被隔离人员的日常采买和生活需要,他都义务跑腿,送达门口。“想吃点什么,尽管给我说,我来跑腿,妥妥的!”隔门不隔心,门里门外见真情。“虽然看不清你的样子,但是你也是白衣战士,谢谢您!”一位居民满脸感激地说道。很多时候,一户人家就得跑好几趟,送蔬菜、送粮食、取快递、送温度计等,室外天寒地冻,他却跑得满头大汗,好几回电瓶车罢工,只能推着一路小跑。他是“垃圾转运员”,居民隔离期间产生的生活垃圾,他每天负责收集和倒掉。他还是“心理疏导师”,耐心安抚居民的焦虑情绪,帮他们找乐子充实宅家的生活,推荐好看的电影和好玩的游戏。“有困难我们一起扛,疫情很快就会退去!”他经常对隔离居民、与自己并肩作战的同事们这样说。每天超负荷运转,晚上还得加班,下班回到家双腿如灌满铅似的,累得简直不愿动弹。

2月1日,社区对武汉返济人员进行第二次摸排。对之前家中无人、此次首度接触的,要详细登记;家中仍然无人的,则张贴《到访不遇通知书》。事后,社区主任制作的“美篇”中,有一张照片引起了我的注意:一个青年男子戴着口罩、瞪着“熊猫眼”,正在张望,旁边停着一辆私家车。这一幕看得我云山雾罩。我赶忙打听,原来他不是别人,正是王宝剑。当大家兵分多路入户摸排时,他负责机动盯守,如有紧急转运或突发情况,他就第一时间发动汽车,全力保障小区居民的安全。看到这里,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当即写下一段独白:

原来,英雄一直都在,就在我的身边。他们如此普通,如此平凡,又如此伟大,如此可爱。他们不是百毒不侵、不惧生死的钢铁战士,他们只是有血有肉、甘于奉献的抗“疫”英雄!如果要问这场“新冠肺炎”阻击战对我有什么改变或影响,那就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加倍热爱自己的社区和家园,要对身边社区的平民英雄致以由衷的敬意,我发自肺腑地为他们点赞!

2月14日,情人节。同事们并不知道,这一天是王宝剑与妻子分开的第19天,他依然在防“疫”一线高负荷地工作着。一场疫情,就这样使他与家人错过了春节,又错过了情人节。这天接受记者采访时,他略带羞涩,吐露心声:“老婆,这段时间,你又要上班又要照顾孩子又要照顾家辛苦了,等疫情过去我一定把欠你的和孩子的都补上。戴好口罩,保重身体,我爱你!”

这段滚烫的话语是爱的表白,也蕴含着一位普通基层逆行者的家国情怀!一旁的同事听完后纷纷扭过头去,红了眼圈。

防控一线,我看到了王宝剑的勇于担当、吃苦耐劳,他用实际行动成为守护社区居民的“尚方宝剑”。然而,生活中的他是个“宝藏男孩”,爱好广泛,喜欢唱歌。济南市广播电台录制的抗“疫”公益歌曲《待到花开天正暖》,我听到了他激昂的歌声:“点亮祈祷的火焰,别怕黑暗蔓延,胜利就在眼前,冲破黎明前黑暗……”他把自己燃烧成爱的火把,照亮济齐社区的星空,点亮社区居民的心灵。

王宝剑的微信名叫“王自在”,网名里流露着与他本人一样的率真、阳光和活力。微信朋友圈里,很多人都亲切地称呼他“王自在”。我问他:“待疫情结束,最想做的事是什么?”过了半天时间,他才回我信息,说道:“最想好好睡一大觉,在家陪孩子和爱人过个周末!”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在基层社区干部那里却成为难以实现的奢望。他们是居民群众的“守门人”,永远有忙不完的工作,创城、创卫、迎检、禁鞭、防控……我突然意识到,王宝剑和同事们已经连续几个月周末没有休息过了。很多人宅够了的地方,却是他们一时半会儿回不去的家;很多人宅家防“疫”的无聊,却有着他们踮起脚尖的盼望。正是有了像“王自在”这样的社区逆行者,我们才有了安详时光。

待到花开天正暖,疫情退,樱花红,家团圆。那个时候,“王自在”们的心愿就能够实现了!千千万万的基层“逆行者”就能够与家人团聚了!

(摘自《战“疫”之歌》,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编,作家出版社2020年3月出版)

2020-04-01 □钟 倩 1 1 文艺报 content54142.html 1 “王自在”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