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新闻

行走的“精准扶贫”

——湖南作协组织脱贫攻坚主题文学创作

作家随扶贫干部深入江华瑶族自治县走访贫困户

作家在张家界武陵源采访

本报讯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自治州考察时,在十八洞村首次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湖南省广大干部群众响应“精准扶贫”号召,向三湘大地千百年来的贫困顽疾发起攻坚拔寨的冲刺。湖南省作协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鼓励和支持广大作家聚焦脱贫攻坚题材,投身三湘四水,走进扶贫攻坚一线,进行深度采访调查,以文学的方式见证并记录这一伟大事业,创作了一批反映湖南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优秀作品。

早在2014年,湖南作协就联合湖南省委外宣办、湘西州委、州政府组织了“作家看湘西扶贫开发”大型文学采访活动,邀请省内外知名作家奔赴古丈、永顺、凤凰等地,考察湘西扶贫开发的新进展和新成果,以文学的形式聚焦湘西扶贫大开发,总结成绩,提出建议。同时举办主题征文,优秀作品已在省内外报纸、杂志发表并收入公开出版的《三湘之歌——“中国梦·文学梦·湖南故事”系列采风作品集》。

龙宁英在活动结束后,深入湘西扶贫开发一线开展采访调查,创作完成了长篇报告文学《逐梦——湘西扶贫纪事》,并获得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纪红建在活动期间受到启发,此后他带着简单的行李,走进大山深处,三年间行走在全国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9个县(区、县级市)的202个重点脱贫村庄,走访贫困户、脱贫的老乡和在脱贫攻坚一线的扶贫工作者,带回了200多个小时的采访录音,整理了100多万字的采访素材,创作完成长篇报告文学《乡村国是》。作品用一个个真实、生动的故事全景式、纪实性展现了我国脱贫攻坚取得的巨大成就,也呈现出了扶贫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是一部以报告文学形式记载脱贫攻坚这一伟大历史进程的庄严厚重、气势恢弘的精品力作,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

湖南作协通过作家定点深入生活、重点作品扶持、重大现实题材创作和主题征文的方式,积极引导广大作家走进扶贫故事发生的现场进行采访和创作。

2015年,湖南作协参照中国作协做法,结合湖南实际,制订《湖南省作家协会作家定点深入生活工作条例》,并于同年启动该项工作。首次立项的就有龙宁英的长篇报告文学《逐梦——湘西扶贫纪事》和纪红建的长篇报告文学《乡村国是》。6年来,湖南作协每年的定点深入生活和重点作品扶持都设有扶贫专题,2019年的湖南现实题材长篇创作工程选题中设扶贫专题。截至目前,湖南省作协共支持29个扶贫主题文学创作项目。

2017年,在湖南省委宣传部指导下,湖南省作协联合湖南日报社、湖南省文联、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举办了为期3年的“梦圆2020”主题文学征文活动,并在省内重点签约25名作家,有计划地组织作家投身脱贫攻坚一线调查采访,开展创作。活动期间,《湖南文学》《湖南日报·湘江周刊》《芙蓉》《湘江文艺》《小溪流》等省内文学报刊杂志开设了“梦圆2020”主题文学征文专栏,陆续刊发了84篇中短篇作品。征文收到212名全国各地作家的438篇(部)参评作品,39篇(部)作品获奖,包括李文锋的《火鸟》、胡小平的《化解》、郑正辉的《让爸爸站起来》、江月卫的《守望》、田润的《苍山作证》、王天明的《春喜》等6部长篇小说,罗长江的《石头开花——武陵源旅游扶贫故事与把脉反贫困随想》、韩生学的《家是最小国——另一种扶贫:“让婚姻照亮生活”》、王丽君的《e网情深——湖南电商扶贫纪实》、张雄文的《雪峰山的黎明——雪峰山旅游扶贫模式纪实》、谢慧的《古丈守艺人》等5部长篇报告文学,以及22篇(首)中短篇小说、报告文学、散文、诗歌和儿童文学。这些作品书写方式各有差异,创作题材新颖、广阔,有的反映扶贫给贫困地区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有的反映当地群众在脱贫路上的全面成长,有的聚焦脱贫给新农村带来新气象,有的关注乡村旅游扶贫开发,有的关注扶贫开发和生态经济发展,有的反映信息时代乡村的电商扶贫,还有的关注贫困家庭的婚姻问题。参与征文的作品通过多个领域和多重视角,展示出湖南脱贫攻坚的感人事迹,表现出人们努力奔向小康社会的奋斗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获奖作品将于今年9月作为“梦圆2020”主题文学征文活动获奖丛书公开出版。

湖南省内的实力作家积极投身扶贫主题创作,一批优秀作品公开发表,产生了积极影响,如谭谈的散文《青山里之秋》、谭仲池的报告文学《牛角山的春天》、梁瑞郴的散文《藏在深山里的那片绿》、向本贵的短篇小说《前程似锦》《长岭逶迤》、聂鑫森的小小说组章《驱贫赋》、万宁的短篇小说《乡村书屋》、彭东明的中篇小说《豆苗青 稻子黄》、谢宗玉的短篇小说《忏悔》、纪红建的报告文学《曙光》、王琼华的中篇小说《处分期间》、周伟的散文《他们,或薄凉的尘埃——驻村扶贫手记》等。沈念多次随扶贫工作组前往永州江华瑶族自治县进行调查采访,创作了《天总会亮》《空山》《长鼓王》等系列中短篇小说,以乡村生活和扶贫工作的具体细节为叙事蓝本,反映了从乡土走出去的一代知识主体,对青春与成长记忆的安顿和对后农耕时代乡村结构与伦理秩序变化的切肤体认,全面深刻地呈现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扶贫开发过程的艰难及其带来的巨大变化。

积极为省外作家来湘扶贫主题文学创作做好服务。作家卢一萍、李迪、李金山等作为中宣部、中国作协和国务院扶贫办重点项目创作者来湘采访,湖南作协做好协调接待工作的同时,为作家收集素材、深入采访调查提供方便。李迪创作的《我的十八洞村》系列故事,目前已完成《腾飞的十八洞村》《经过的事不会随风而去》《头上剃字的人》《金兰密》《就是悬崖我也要跳》《去十八洞村的路上 做一个金灿灿黄桃梦》等中短篇作品。

今年1月,湖南作协组织了湖南文学人“潇湘家书”征集活动,精选127封优秀家书汇编成《文学人的家书》。一封封家书,反映着三湘大地脱贫攻坚发生的喜人变化,传递着父老乡亲的深情牵挂和留守儿童的浓情思念,在新春来临之际,邀请家乡亲人回乡过年、返乡创业,浓浓的亲情浸润在字里行间,绵绵情话编织着美好的人间故事。

10个省级文学学会和14个市州作协分别以主题征文、主题采访、重点作品扶持、重大现实题材作品创作等方式,开展扶贫主题文学创作,创作了大量优秀生动的文学作品。“潇湘杯”网络微文学创作大赛,推出了“精准扶贫在湖南”专题。一批批生动讲述三湘大地脱贫攻坚的优秀“湖南故事”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激发了广大群众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决心,也引来了更多的扶贫开发项目和扶持资金,定将进一步助力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实现伟大中国梦。

(贺秋菊)

2020-05-18 ——湖南作协组织脱贫攻坚主题文学创作 1 1 文艺报 content54724.html 1 行走的“精准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