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艺术

理论研究助力网络影视健康发展

——《中国网络影视发展报告(2019)》的四点价值

□苗 卉

“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4.5%,手机网民规模达8.97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3%,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50亿,占网民整体的94.1%……”这是来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0年4月28日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一组数据。中国互联网正蓬勃发展并以强劲的势头迈入移动互联时代,影视这一重要的文艺样态也将“造梦空间”延伸至与受众关系更紧密、互动性更强、传播更迅捷、创作形态更灵活的平台。网络影视,包括网络节目与短视频等视听样态,在几乎“全民皆网”的互联网大发展时代悄然推开了一扇窗,一时间,姹紫嫣红开遍。

是姹紫嫣红,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面对这一发展盛况,及时地巡礼、记录,冷静地探究乃至追问,便是文艺理论研究的意义之所在,也是从另一个维度对于当下文艺创作的重要呼应、助力和加持。

《中国网络影视发展报告(2019)》由张智华教授主编,这部30余万字、7章32节的报告,力图对2019年中国网络影视年度发展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呈现和研究,除了考察网络电影、网络剧外,还将视野拓宽到网络节目、网络短视频等互联网视听诸样态。

好的创作者是扎根时代的,并用自己的作品聚焦时代发展、回答时代命题,优秀的文艺理论研究者亦如是。2019年是世界互联网诞生50周年,也是中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25周年。随着互联网络的高速发展,新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与互联网技术相伴而生,网络影视发展迅猛,形成了自身的特质。2019年,一批较有影响力的网络电影、网络剧纷纷面世,如《陈翔六点半之重楼别》《大汉十三将之血战疏勒城》,以及《长安十二时辰》《鬼吹灯之怒晴湘西》《庆余年》等等。同时,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随着国家重点文化发展战略和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确立,网络视听行业作为文化产业和网络信息产业的交叉领域,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已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影视在政策层面也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期。《报告》积极回应了这种时代新发展和行业新变化,追本溯源,并紧扣创作和产业前沿,厘清了网络影视等视听样态的类型、创作特征、艺术创新和发展状况。比如,在“2019年中国网络剧发展”的讨论中,展望5G时代,特别探讨了竖屏网络剧和网络互动剧的特征和发展途径;在“2019年中国网络短视频发展”的讨论中,关注到出现在大众视野中的VLOG面临的现状与机遇。

中国网络影视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白夜追凶》《无证之罪》被Netflix购买海外发行版权,真正实现了中国网络剧的海外输出,而后,随着越来越多优质网络剧的“走出去”,随着越来越多蕴含中国文化之美的优质网络节目和视频受到全球观众的“点赞”和推广,中国网络影视、节目、短视频逐渐成为展示和传播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网络影视需要发展,更需要健康发展。在这一研究领域,如果仅停留在对制作过程、发展概况的展现,则无法达到深刻的理解和对其精神内核的准确把握。《报告》发挥了专业理论研究的学理性,在绪论中专门探讨网络影视文化发展的特性,并在整部报告中贯穿了文化意义、审美价值的视角,体现了可贵的文化品质。

毋庸讳言,网络影视、节目、短视频的迅猛发展有百花齐放的繁荣,也出现了一些迷茫和亟需解决的问题。《报告》力图站在客观的角度,总结2019年中国网络影视发展的新情况和经验,也理性梳理存在的问题,为网络影视走精品化、差异化的发展路线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参考,为中国网络影视健康发展和创新性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这使之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智库”的性质,对网络影视、网络节目、短视频行业的创制发行人员、机构有所启示,也对相关决策部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任何成果的取得都基于持续的积累,面对“互联网+”的新业态背景,2016至2018年,以张智华教授领衔的学术团队已经推出了以“网络文化与中国影视”为主题的《中国网络电影、网络剧、网络节目初探》等3部著作,这些也是《报告》的素材准备和预热。作者在《报告》中也透露了每年出版一部的计划,相信经过三至五年的积累综合,《报告》将成为帮助读者了解中国网络影视和视听文化发展与流变的重要资料。

这是一部尝试在网络影视大发展时代对这一创作进行呈现、提出思考、给出价值判断和建议的报告,虽然尚有不完备之处,一些观点也可再商榷,但时代、文化、参考、资料价值都离不开学者的敏锐和长期积累,这足见其分量和真诚。也期待这一报告系列的延续和更多相关文艺理论研究的积极“在场”与“发声”,共同助力网络影视新时代的健康发展。

2020-06-22 □苗 卉 ——《中国网络影视发展报告(2019)》的四点价值 1 1 文艺报 content55228.html 1 理论研究助力网络影视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