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世纪美术

从平凡的景象中发现和创造美

□刘树元

蝶魅歌影 胡国旭 摄

摄影的本质是记录,又是主体审美的表现。胡国旭的摄影作品主要是建筑题材和极地生态两个方面。这源自于他对这个领域的熟悉和热爱。他在现实的沃土上默默耕耘,艰难地跋涉,这些凝聚着“光”的味道的作品,由“境”而“象”,主体性凸显,加之摄影技术上的精良,摄影技巧上的娴熟,不断提升他摄影艺术作品的价值和品质。

在谈论胡国旭的摄影作品时,我们往往首先会想到他的那些深刻体验和感受社会现实的作品。摄影作品集《极地之极》(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19年8月版)的出版,是他为了追求摄影艺术,去那些艰苦的环境,捕捉极为个人的真实感受的结果。他对朝思暮想的南北极圣地的记录,不是为了炫耀一种获得,而是在艰苦的行走中,呼唤找回对自然的关怀和敬畏,留下众多富于生命的回忆。他心中有大爱,视野开阔,取景独特,艺术地再现了南北极地的生态环境,让这个地球、自然与社会在镜头下更加宁静和谐美好起来。

白雪皑皑、冰川脉脉的极地是如此的神奇,世界尽头及遥远的冰山仙境深深地吸引着拍摄者,《维克——冰岛共和国》《斯奈山半岛——冰岛》等作品就传达着苍穹下寂静之中的生动优雅。他也通过极地美丽的自然和那些可爱无比、亲近人类的动物,去追求丰富的形象和意境。《斯瓦尔巴群岛——北极》《南乔治亚群岛——南极》《马尔维纳斯——南极》等作品,在表现对大自然和动物世界的热爱的同时,也有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担当,传达出更多观照社会现实和当下时代的思考。胡国旭的摄影不是在做简单的记录,而是“及物”的。作品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做了间接的深刻批判,热情呼唤保护人类栖息的自然生态。

艺术的本质当然要拒绝平庸。当他将镜头对准身边熟悉又体积庞大的建筑,他的建筑摄影又显出了别样的光彩,凝聚成多元文化碰撞与反思的结晶,建筑体成为超然的生命形式。他努力寻找摄影作品与欣赏大众的理解与交流之路,总是以独特的艺术表现视角,自然贴切地使之与现实生活交相辉映。他的摄影身临其境,近在咫尺,艺术家眼中那建筑的一砖一瓦,一门一窗,钢筋混凝土,还有基层工地上的建设者,都具有触及灵魂的美感和神韵。

《建筑构成系列》是作者对建筑的创造性思考,拍摄者巧妙地运用线条和光影,构成了一个奇妙的形式艺术世界。《建筑构成之14》直观看是竖线的,细看才晓得周遭高楼的林立,这里巧妙地运用了前景的遮挡,视觉上更有冲击力。这种复杂中的简洁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现代空间处理,其与瑞士建筑学家雷·柯比兹耶拒绝装饰的的空间理论是不谋而合的,充满了各种改变我们日常生活的可能性,留住了飞速发展着的建筑业的魅影。

除了身边的建筑,他又走向心神向往的著名建筑品景点。《漩涡之眼——上海》巧妙地借用了建筑的造型特征,让我们看到快速旋转、纷繁复杂的社会状态。《蝶魅歌影——北京》镜头里的鸟巢,已经不再是空无一物的实体,鸟巢画面充满了生机。《多眼世界——香港》这组建筑摄影题材正是时代社会生活与精神的真实写照。而作品《不见方圆》中,鼓的意象居于画幅的中心,在建筑现代感中加进了中国古典文化元素,形式感突出,中国映像被处理得十分得体。

胡国旭摄影艺术的目的是要使习以为常的事物变得陌生,以唤起人们的注意,恢复人的知觉与感官的丰富性。他看到了这个世界在迅速地发生变化,但怎么捕捉这个世界的瞬间?毫无疑问,他清楚写实主义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某些局限性。于是他的作品不再简单地去写实,而是尽量呈现充满超俗意味的现代感、陌生化艺术形式感,作品的表达离梦想更近。他想把在建筑中发现的美拍出意境,拍出超现实的味道,拍出惊艳的效果。《建筑构成系列》那看似沉默的风景,在现代意识与时代精神融合之中,经适度变形、扭曲、夸张等现代艺术手法,极富艺术的张力。

胡国旭是一位特别富有创造力和艺术个性的摄影家,是一位具有思想的纯度与深度的摄影家。他知晓,切近的现实生活加上思考的心灵,必然会给摄影作品带来重量。所以,他以纯净的内心去创造艺术。在30多年的建筑与摄影生涯中,胡国旭一直用建筑支撑摄影,用摄影点亮心灵。他的摄影艺术与他从事的事业之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他就是一个充满热情、充满奋斗与执著追求精神的人,作品成就了摄影家诗意的人生。他善于从平凡又普通的景象中创造美,从粗糙的建筑中发现其所体现的美感,并在整体的景象中发现局部的美,从杂乱的环境中提炼出单纯的美质。

匈牙利作家瑟尔伯·昂托曾经说过:“我们生命的路径都在写自己内心。”胡国旭的摄影作品正是始终秉持着自己真实内心的逻辑,在“甜味”盛行的摄影圈做一个不怕落寞的、勤于发现的人。面对建筑体量的现实,他善于在纪实中进行形式的提炼与虚构,使作品在坚硬的建筑体中呈现着艺术的美感。他的艺术初心,就是要求镜头焦点对准人,讲述人的重要意义。

2020-07-17 □刘树元 1 1 文艺报 content55513.html 1 从平凡的景象中发现和创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