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部戏都有自己的艺术创作规律和特殊性,如果创作者能够从现实生活或者规定题材中发现并找到有趣味和有意义的东西,这个戏肯定是好玩和有趣的。所以,一部现实题材作品,更需要技术和手段去深挖这部戏的内容,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去展现这部戏的精神内核,这样才能够避免同质化的创作。
无论什么样的演出都要与观众相关,不是要去迎合观众或者进行说教,而是要在演出中展现出有意义和有营养的内容。我们的戏剧如果能和这个时代,或者与这个时代中人们的生活状态产生关系,那就能使得戏剧葆有生命力。即便是科幻的剧目,也要与现代人对科学的认识和理解相关联。每个时代都有属于时代本身的创作,留存下来的经典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给予时代中的观众一些新的内容、想象或者思维方式。创作始终是在时代之中,创作可以向前给出时代发展的可能性,也可以向后揭示出旧时代的真相,或者展露现代人的想法和社会现实。一部戏能够给观众切身的感受和体悟,能够让观众寻找、感受和把握到戏剧中所表达的就已经足够了,对个人有价值就是对创作者的最大奖励。
剧本的创作是戏剧创作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它与其他综合艺术部门的创作截然不同。首先它是先于导演创作完成的;其次,其他各个创作部门的创作,需要与表演及不同的艺术门类的创作合作,才能完成自身在戏剧中的体现。而剧本不需要其他部门的合作,编剧可以独立完成作为文学体裁的剧本,剧本也具有被独立欣赏和作为完整作品的审美个体特性。由于导演与编剧的创作特性不同,因此,常常出现阅读剧本时,剧本完整和全面地体现了一个题材;而导演进行二度创作时,则遇到一些难以完成的困难。
我在排演内蒙古自治区话剧团演出的《北梁人家》时,即遇到了相近的问题。剧本描写的是包头市城中村某院落将被改造,老住户们由于搬迁问题,将几十年来隐藏的矛盾和困境都表现成为冲突。编剧将该剧的焦点聚集在这个院落的几户人家中,而且用写实手法表现这些人物和具有怀旧意义的院落。但是,剧中会轮番出现这几户人家的内景戏。如果几分钟换一次景,将会破坏编剧一气呵成的剧情和人物关系,而且在舞美和导演技术环节上也很难完成大规模的写实环境布景在同一幕戏中的多次迁换。通常舞美设计遇到类似剧本情况时,不使用写实手法来表达也是有效的。但是这个作品着意表现逼仄的老包头院落环境,着意表现具有200多年历史的老院子面临拆迁时人们难以割舍的情感。此剧采用历史存留细节和有鲜明地域特点的建筑结构,是导演与舞台美术设计唯一有效的选择。为了完成编剧的这个构思,我与舞台美术设计很费了一番周折,终于找到巧妙的方案,实现了既保持老院子写实的细节而又不必频繁地迁换。我们将老院子的总体建筑格局和各家的门窗等建筑,变成平面的地面处理,也就是将院墙大门、各家的窗棂倒伏在地面,成为舞台地面的浮雕装饰。而将院子中的台阶、影壁、房顶烟筒做出体积上的变异,成为舞台的表演支点。在舞台后区,悬吊一块70多平米的镜面,将舞台地面的建筑反射到镜面上,使观众能够在局促的舞台上,看见编剧所希望表达的老院子的诸多细节,而又能够流畅自然地欣赏到各家空间中发生的情节。
导演运用了综合艺术的特点,将编剧的文字转化为集合了表演、舞台美术和灯光处理等不同部门的共同创造,达到了剧本文字传递的意向。导演需要吃透编剧在剧本中着意和突出表达的内容和风格,而又不能够局限于编剧提供给导演的创作思路。如果剧本的创作要素和主要风格与导演构思能够融合和互补,导演就必须紧紧把握剧本的关键要素,运用二度创作的有限手段,达到编剧和导演构思中无限的具有想象力的舞台实现。
这部作品需要认真踏实地创作,不能够一味地煽情或者是刻意让观众感动。这和题材有关系,需要主创人员认识到作品的本质是想要表达什么。同样要求编剧和导演等主创人员一定要有扎实和杰出的手段,不能让题材局限了主创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每一部戏都有自己的艺术创作规律和特殊性,如果创作者能够从现实生活或者规定题材中发现并找到有趣味和有意义的东西,这个戏肯定是好玩和有趣的。所以,一部现实题材作品,更需要技术和手段去深挖这部戏的内容,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去展现这部戏的精神内核,这样才能够避免同质化的创作。
面对未来,中国原创话剧的发展还是可期的。创作者应该积极地进行创作,创作更加丰富多彩的作品,不要总奔着一个目的去,而应该更加多元化和多样化,既要有宏大的东西,也要有小巧的东西。在这方面,小剧场戏剧还能有更大的作为,肯定能够发展出更好的作品。对我自己来说,未来我想排一部莎士比亚的喜剧作品,做得更加接地气,而不是把它高高供在桌子上,要去挖掘出更多有趣的元素,能够体现出自己的风格和特色,不在职业生涯中留下遗憾。总之,所有的创作需要踏实前进,切忌焦躁,稳中求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