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艺谭

书写大爱 演绎真情

□姜志涛

我用六个字概括观看话剧《鸽子》的感受:震惊、欣喜、感动。震惊的是南京市话剧团的艺术家们以极大的热情和勇气、以话剧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到以抗击疫情为主题的剧目创作中,用短短的几个月的时间就把这台大戏立在了舞台上,速度之快令人震惊;欣喜的是用很短的时间、很快的速度创作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不是直白的宣传,更不是应景的急救章,完全是按照戏剧规律创作的艺术品。以往在发生重大灾难事件后,也出现过很多文艺作品,但大多数是新闻报道式的应急反应,灾情过后,这些作品也就销声匿迹了。而《鸽子》有巧妙的结构、鲜活的人物、抓人的情节、厚重的主题,无论是疫情中还是疫情后都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因此也会具有很长久的生命力;感动的是该剧把疫情中人性善的一面,真实地再现于舞台,许多情节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引人深思。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戏剧情境中得到充分展示,剧中有舍己救人的白衣天使、见义勇为的志愿者、慷慨解囊的企业家、迎难而上的农民工,中国人之所以能在全世界范围内率先取得抗击新冠疫情的成功,就是因为有这些勇敢、善良、可敬、可爱的普通百姓的支撑。

我认为,《鸽子》的成功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是有一个精巧的结构。该剧表现的是疫情下的社会众生相,剧中人物较多,可以说是群戏,剧作家采用散点式的结构,用一个拟人化的鸽子充当叙述人,将两座城市(武汉、南京)5个家庭、6组人物巧妙地串联起来,又通过不同的事件将这些人物有机地勾连在一起,形成了尖锐的戏剧冲突。鸽子能自由翱翔,可飞越蓝天,可静卧阳台,它将自己听到的看到的,告诉给观众,贴切、自然,同时鸽子也是自由、和平、幸福、美好的象征。全剧没有刻意制造一个中心事件,剧作家把突如其来的疫情设置为最大的事件,突出表现灾难下的人生百态,灾难中的人生况味。

二是塑造了一群栩栩如生的人物。全剧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20多位,有医生、小时工、个体老板、农民工、快递员等,而且每个人都有一段让观众印象深刻的戏,比如:自称“诗人”的无业青年莫文斋和外号叫“太太”的小时工,他们相互厌恶、反感、甚至敌视,但由于莫母是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所有相关人员必须就地隔离,两位冤家也只好同处一室,随之发生了让人啼笑皆非的诸多事情,“太太”刀子嘴豆腐心的性格,诗人色厉内荏的特征都刻画得惟妙惟肖。

墩子和春泥原本是恩爱夫妻,为了生计,墩子去武汉打工,春泥在南京开小商店,长期分居,墩子耐不住寂寞,与同为打工者、同样耐不住寂寞的“太太”发生了“一夜情”,春泥从丈夫的手机中发现了秘密,她怒火中烧,五味杂陈,但为了顾忌墩子的颜面,她始终憋着、忍着,没有捅破。墩子自知理亏,内疚、懊恼,整日坐卧不安。当得知“太太”染病住院还怀上墩子的孩子时,春泥在电话里对“太太”说:“你记住,你欠我的,你必须活着,你要坚持住,活着把我的孩子生下来!你要是坚持不住,你就是杀人犯!有罪的是你和墩子,孩子没罪!”这种连骂带劝的语言,非常符合人物的身份和爱恨交加的心态,更表现出春泥宽宏、善良的胸怀。

社区主任倪大福虽笔墨不多,但形象丰满,戴红箍的社区干部怒砸麻将桌的画面,相信很多人在网上看过,剧作家将这个情节有机、合理地再现于舞台上,敏锐、透彻地发现了生活表象背后更真实的意涵。墩子隔离在家百无聊赖,找两个人打麻将,不算什么大错,倪大福出于对防疫工作的负责,坚决制止,也是合情合理,由于各自的立场不同,对问题的认识不同,话赶话便争吵起来,墩子骂倪大福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倪大福一气之下砸了墩子的麻将桌,受到了停职的处分,可他依然在小区门口站岗值班,尽职尽责,无怨无悔,这样的基层党员值得尊敬。

三是主题立意深刻。该剧最让我们感动的是用生动的细节表现出在灾难面前人性的善良。剧中的5个家庭,20多个人物,虽然有各自不同的烦恼、矛盾,有的人甚至在品质上存有瑕疵,可是疫情来了,他们也都展现出自己正直、狭义的一面,比如娶自己儿子小学同学为妻的吴老板、为了追求金钱嫁给比自己大40多岁的闫润儿,在关键时刻都能作出令人感动的义举。

刚搬上舞台,此剧能有此呈现已属不易。当然还可有更好的提升空间,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加工、打磨,这台戏会有更高远的前景。

2020-07-31 □姜志涛 1 1 文艺报 content55709.html 1 书写大爱 演绎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