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金刚川》的故事情节不复杂,一定程度上就是对一次真实战斗事件的故事性再现,创作的成分并不多。但这样一部电影,之所以能够吸引人、震撼人,更多的是拍摄的“走心”。
一是演员表演的“走心”。剧中演员张译、吴京乃至客串的邓超,都是近年来为观众所熟知的演技派演员。三位主要演员的表演之中,没有偶像包袱,没有哗众取宠式的戏谑或故作幽默等,他们的表演实实在在,最大可能地做到了情景再现,一定程度上让观众忘了这是在看“表演”,这是一个演员表演的最高境界。由此想到,当年张艺谋出道的时候,曾客串《老井》中的主角,不想这位摄影师的表演拿到了国际电影节的表演奖。这里面的道理是四个字“触类旁通”,只有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加上对电影艺术的高度理解,才能做到“客串”的抢班夺权。张译、吴京等一众演员,在开拍前实实在在地到部队接受军训,甚至对剧中使用的武器都能通透其原理,此番苦功夫是表演成功的坚实基础。另外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他们是带着对英烈前辈高度崇敬的感情进入到“戏”里面的,这就使得他们从内心深处唤醒了浮泛在表面的“表情”,这种表情不是学院训练的基本功所能简单应对的,只有深刻的理解原型、敬仰原型,才能真真切切得以再现。有一个非常值得推崇的细节,那就是演员张译,这样一位当红演员,不但不用替身,就连烧焦了的尸体都要亲自扮演,四个半小时的化妆、一个半小时的卸妆。所以说,表演的永恒概念是了解、理解,方能真切地图解。
二是情节设计的“走心”。全剧设置了“士兵”“对手”“炮兵班”“桥”四个片段,分别在剧情进展的不同环节相对集中地展示了这四部分重点,这样的设置更能详尽展示细节、展示人物,也使观众能够相对清晰地了解和观看。其中第一个片段是对全剧的铺垫,也是全景式的展开,让70年后的人们能面对面地了解当时的士兵,一群看似稚气未脱但又一身豪气的战士,当然还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南腔北调,更展示了全国一心、全民一心的民族精神。而第二个片段的“对手”,设置和展示的也比较客观真实,那就是对手的凶残和报复。作为战争中的对手,他们也是人,也有战友情和强烈的复仇心,在自己的战友被打死之后,任是哪样的军队和人也会有报仇的心理,绝不是程式化的“抱头鼠窜”。这样的设计和展示增加了战争客观性与人的主观性的融合,从而更加入情入理。而第三、第四片段的设置和相对单独的展示,更让观众得以聚精会神地观看战斗的推演,从而感受到战争的惨烈,当然也会带来情感上的高度升华。
三是人性挖掘的“走心”。战争是最考验人性的,尤其是面对死亡的时候,是单纯的执行命令完成使命,还是迸发出大无畏和甘愿牺牲的豪情,是战争题材塑造战士形象最应着墨之处。而在电影《金刚川》中,对于双方的这些战士们,都从这两个方面入手,特别注重对于人性的挖掘和展示。那种为了民族利益、为了生死大义、为了战友群体而迸发出的人性之美,以及顽强的斗争精神,让全剧内涵得以升华。人物形象得之于真实、立足于坚实,也更加使得观者感动甚或震撼。
四是画面拿捏的“走心”。近年来在战争题材的影片画面处理中,由于高科技手段的运用,许多几乎是“复原”式的画面,处理得过于真实。这些画面当然客观上展示了战争的残酷,但由于过于客观,所以让观众不忍卒读,特别是对于年轻观众甚至青少年,一定程度上过于“残忍”,并有可能产生负面效果。而《金刚川》在价值伦理层面处理得基本恰当,既相对客观地展示了战争场面,又不过度铺陈,恰如其分地做到了适可而止。这就要得益于摄制调度的“走心”了。
“走心”才能“入心”,《金刚川》理应收获成功。愿更多影片在编导演摄等方面倾注气力与智慧,拍出精品,做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努力探索中国电影的创新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