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理论与争鸣

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

□董学文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中华民族走向全面复兴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构建和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有机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当代中国文艺实践结合的最新产物。它的产生是有时代条件的,积累了文艺多方面的检验,摸清了文艺活动的规律。它坚持用唯物论和辩证法观察和解决文艺问题,因之成为了新时代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的各个论点都是从现实需求和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关切与期盼中催生和提炼出来的,它的大量论述都充满了探讨和破解文艺难题的“问题意识”。“矛盾与问题”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紧紧抓住的“牛鼻子”。这些论述不仅创造出许多新的理论话语,而且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说勾勒出一个新的发展纲要,搭建出一个逻辑严密、特色鲜明的框架结构,也是其能体系性地创新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关键。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一条汹涌奔腾的长河,每个时期都有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文论家思想汇入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所具有的理论穿透性和指导性、战略性和前瞻性、学理性和通俗性,在近百年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进程中的确是不多见的。它已经产生和正在产生的理论能量,极大地改变着中国社会主义文艺的格局和面貌;它所呈现和正在呈现的精神魅力,已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推向一个生机勃勃的阶段。

在这一论述系统中,几乎涉及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和创作问题的所有要素与层面。尤其是它把这一切都放到中国和世界发展的大势中来审视,放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语境中来阐发,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系列问题,这就使有关社会主义文艺的地位和作用、职责和使命、目标和任务、原则和要求以及文艺创作该“做什么”与“如何做”的论述,有了新的意涵,大面积地实现了经验性“名称”向规定性“概念”的升华与转化。如果我们将这些论述中各个概念和观点的“网结”组织起来,透过具体论述,那么就能看到一个相对完整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当代形态的雏形与轮廓。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的主要特征有:一是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造性地落实到文艺的各个层面,将文艺与人民的关系扩大到文艺工作和文艺创作的各个环节,从而使许多文艺课题有了新时代的新鲜感;二是实现了文艺理论从概念演绎到现实逻辑的研究范式的转型,实现了文艺理论从引进依赖到主体自信的认知模式的转变,从而将文艺理论研究从长期陷于西方学说的泥淖和迷信中摆脱出来;三是厘清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传统、中国智慧、中国贡献对文艺理论的价值,从理念到规则、从路径到方案、从顶层设计到实施办法,全方位地提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的新范本。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总结了中外社会主义文艺运动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精辟地规划和指明了现实中国社会主义文艺的路径,这在马克思主义文论史上具有突出的意义。

面对各种文艺思潮、文艺现象、文艺批评中存在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通过提“几点希望”的方式,揭示出如何实现“人民的文艺”的办法和途径。习近平总书记主张艺术理想要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要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要推出更多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作品,为人民昭示更美好的未来,为民族描绘更辉煌的明天。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主义文艺性质的判断,对实现发展“人民的文艺”举措的拟定,这恰是他给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宝库增添的新的东西。

只要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一切想着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文艺事业、文艺工作、文艺批评就有了切实的抓手和规范,就有了成熟的思路和见解,就能破解各式各样的难题,就增强了攀登文艺高峰的勇气和信心。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文艺经历几十年风雨磨洗总结和提炼出来的最为宝贵的经验。

(作者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2020-11-18 □董学文 1 1 文艺报 content57242.html 1 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