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理论与争鸣

当代中国文艺评论的功用

□王一川

对文艺评论的任务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十六字方针:“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这就为文艺评论规定了四方面任务:一是引导文艺创作的风向标,二是创作精品佳作的助推器,三是提高公众审美素养的帮手,四是导引时代审美文化风尚的地图。文艺评论的主要任务是在当代社会普通公众参与的公共文化平台上,面对普通公众去阐释和评价具体的艺术品及其相关现象的公共价值,这种艺术公共性建构,使得文艺评论的内涵与现代性学科制度中文艺批评、文学批评、艺术批评或美学批评的内涵之间,出现微妙而重要的区别,这种区别或分离,恰是当代中国文艺评论所具有的与学术分科话语圈不尽相同的特殊内涵之所在。

从属性上看,文艺评论虽然属于一个行业,但应当同时有着跨界别、跨行业、跨门类和跨学科的开放和共生品格。不妨把文艺评论所具有的这种跨界别、跨行业、跨门类和跨学科等属性统称为跨性品格。这样的具备跨性品格的文艺评论行业是同时有其长处和短处的。其长处在于,似乎可以不受任何单一界别、行业、门类或学科的限制而开放地生长。但其短处也如影随行地接踵而至:由于没有稳定的界别、行业、门类或学科,其从业者难免缺乏归属感。

由于具备跨性品格,文艺评论在当代中国文化艺术行业中可以产生一种制度性意义,这就是使有时难免彼此分离或疏远的相关文艺界别、文艺行业、艺术门类和文艺学科话语圈之间围绕艺术品这个中心而实现沟通。文艺评论可以将它们之间的既不同又相通的异通性关系重新联系起来作综合的评论。文艺评论据此沟通功能可以在当代中国起到促进艺术公共领域构建的作用。当代中国艺术公共领域是指横跨于种种与艺术相关联而又彼此不同的若干界别、行业、学科或话语圈之间的冲突、交汇与调节地带。在这个开放而活跃的地带上,若干不同界别、行业、学科或话语圈之间,会不约而同地围绕艺术品或艺术现象这个中心点,寻找到公共性话题,并由此展开错综复杂的异通性对话。尽管艺术的审美特性和社会影响力一再遭受质疑,但与其他诸多事物相比,艺术品凭借其富于感性地再现社会生活体验的卓越能力,还是一种尤其能够唤起人与人之间的共通感的话题领域之一。电视剧、电影、网络小说、网络剧、流行歌曲、舞剧等可以在社会中迅速唤醒公众的广泛认知或共鸣,而这是其他许多事物所无法做到或替代的。

总之,文艺评论是一个具备跨性品格的文化艺术行业,可以起到沟通当代中国文学艺术圈、文化艺术传媒经济圈、文艺学科话语圈和公共社会话语圈等不同话语圈的作用,从而处在当代中国艺术公共领域建构的核心地带。说到文艺评论的作用,我想到的是,文艺评论再重要,也主要是为文艺创作服务,确切点说,是要在优秀艺术品与社会公众之间架设起桥梁,同时还在劣质艺术品与社会公众之间竖立起警示牌,从而为艺术佳作的深入人心起到辅助的或促进的作用。鲁迅说过:“伟大也要有人懂”。真正有价值的文艺评论应当成功地让伟大艺术品开放其伟大,成为观众自己的灵魂伴侣。简言之,文艺评论运用理性的语言,将艺术品中蕴藏的宽阔而深厚的社会历史内容和余味悠长的文化价值蕴藉阐发出来,接续到已有的艺术史成就链条中,使之成为我们的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再通过艺术教育和美育方式而传诸后世,从而能够为艺术发展、文化建设、文明传承等起到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作者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2020-11-18 □王一川 1 1 文艺报 content57245.html 1 当代中国文艺评论的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