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理论与争鸣

阐发文艺繁荣发展的中国经验

□王 杰

文学艺术由于它自身的特性,在新的时代,在历史发展的重要关头,通过审美革命的形式,创造性地发展出了新的情感结构,以艺术的形式表征出“最现代的思想”,从而培养出新的共同情感和价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美学和文艺理论的任务,就是通过对艺术审美形式与社会关系的分析,说明这种新的情感结构的存在方式及其文化意义。优秀的理论研究为文艺政策的制定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艺政策是引导文艺发展、指导文艺实践、推动文化繁荣的重要手段。在新时代,当代中国文艺政策无疑是重要理论课题。一部当代中国文艺政策史也是一部社会主义文艺发展史。只有把文艺政策与不同社会现实、文化语境的历史关系梳理清楚,我们对于当代文艺政策、文艺创作和文艺理论的理解才能更加准确。对于文艺政策调整和变迁过程的历史研究,有助于解释当代中国文学艺术创作和社会生活的丰富联系。这就要求文艺政策研究建立在对当代社会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的深入阐释基础上,建立在对文艺制度、审美机制、文化习俗、审美趣味的系统研究基础上,既阐释清楚文艺政策在文艺发展中的作用,也阐释清楚文学艺术的当代性和它们在今天社会生活中的独特魅力。

丰富而多元的艺术现象,特别是具有强大精神力量的当代艺术作品,使审美经验通过有效缝合个体经验而获得审美经验完整性的机率大幅度提高。现代审美人类学已经证明,审美经验获得完整性的机制存在于人的物质性身体之中,存在于人的社会实践和审美活动中。人类文明的进程,特别是工业化文明的进程,将人的经验的完整性分割开来。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来临,人与自然的关系、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单向度的个体与人的丰富潜能之间的关系都在发生一系列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对于这种变化,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做出分析和阐释,从美的角度,这就是当代美学所提出的问题:如何通过艺术和审美的方式改变世界的问题。在“娱乐至死”成为一种流行性文化病态的时代,文学艺术本身也存在着普遍性的异化,在形式层面和符号层面的审美以及在直接的生活欲望和直接需要层面的审美,成为流行性的文化现象,对这种现象应该进行更深入细致的理论创新。令人高兴的是,在当代社会充满着冲突的文化环境下,当代文学艺术实践证明:通过审美经验的方式可以获得当代社会的真实性和真理性,通过审美活动可以重建审美形式与社会生活内容的联系,使文学艺术和审美成为改造主体以及改造社会的重要力量。

在当代社会,中国当代文学艺术形成和建构起了全新的审美关系,在这种新的审美关系的基础上,当代文化还孕育和发展起了一套复杂而有效的新的审美制度,在这种新的审美制度的基础上,一种全新的、表征出“最现代的思想”的文化还在不断地形成和成长。以当代文学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为基础,当代文学艺术以其鲜明而突出的政治价值和信仰价值而凸显出其重要性。这是自延安时期以来,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中国现象和中国经验。对这种现象的理论阐释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的重要任务。

(作者系浙江大学人文学部副主任、教授)

2020-11-18 □王 杰 1 1 文艺报 content57247.html 1 阐发文艺繁荣发展的中国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