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艺术评论

以舞蹈之名共赴心灵之约

——评湖南卫视《舞蹈风暴》 □杨洪涛

华宵一(右)和李艳超演绎舞蹈作品《风声》

近日,湖南卫视青年舞者竞技节目《舞蹈风暴2》收官。这一季《舞蹈风暴》以高超的编导思维和精神境界,将不同文化、风格、种类的舞蹈艺术汇聚一堂。民族舞之神韵、芭蕾舞之优雅、拉丁舞之风情、现代舞之前卫、街舞之劲爆都在舞台上尽展风流,以舞蹈的名义共赴一场意味隽永的心灵之约。

以极致的视觉美感实现审美突破

在新世纪以来的中国电视文艺史上,舞蹈类节目从未间断却始终不温不火。梳理起来有三个原因:一从视觉效果来看,与剧场舞台相比,电视荧屏上呈现的舞蹈节目较缺乏临场感、沉浸感和仪式感,相对减弱了舞蹈艺术的表现力。二从传播效果来看,舞蹈节目不像音乐节目有持续贩售、反复传播的优长。比如歌曲既能够口耳相传、伴随播放,亦可成为KTV等文娱活动中的优先选项。三从接受程度来看,舞蹈节目不像音乐或喜剧节目审美门槛较低、接受程度较高,因此舞蹈节目总是在小众范围内热络,似乎难以“破圈”。而这三个不利因素在《舞蹈风暴》的舞台上都得到了有效解决。

首先,在4K数字高清技术的赋能下,《舞蹈风暴》的音画质感实现了质的飞跃。圆形舞台、环状观众池,辅以绚丽耀目且变幻多端的灯光设计,让观众的代入感、仪式感有效增强,观众的情绪、情感更容易沉浸于节目当中。先进的360度立体视效成像技术,能够捕捉舞蹈语汇中转瞬即逝的动态画面,营造出东方美学所说的“气韵生动”“澄怀味象”的审美氛围,亦可收获西方美学所说的“震惊”“崇高”的审美留韵。“风暴时刻”实现了动态审美与静态审美的精妙结合,成为每期节目的破题、点睛之笔,留下了“瞬间即永恒”的审美哲思。其次,《舞蹈风暴》实现了线上线下的积极联动。在卫视平台、芒果TV和短视频平台形成播出矩阵,在国家大剧院等剧场开展线下艺术交流,激发了观众尤其是青年观众对舞蹈艺术的兴趣,带动了剧场演出的热络,让舞蹈成为充满正能量的“新国潮”。再者,舞蹈艺术是既具象又抽象的艺术品类。具象的是舞者在举手投足之间可以被观众所感知和接受,抽象的是舞蹈语汇可以有多重解读方式,有时甚至难以捉摸。特别值得称道的是,《舞蹈风暴》在专业性和普及性、竞技性和观赏性之间拿捏到位。四位“风暴鉴证官”会针对一些舞蹈的种类、流派和历史进行深入浅出的专业性解读,帮助观众从看热闹过渡到看门道,助力舞蹈艺术破圈,收获了社会效应和收视效果的双丰收。

以精妙的舞蹈编排完成艺术超越

艺术需要一种至臻而纯粹的美。《舞蹈风暴》的魅力在于,舞者在跳舞的时候将艺术之美诉诸于灵魂、诉诸于情感乃至诉诸于哲思。在舞蹈语汇可以到达的范畴与极限,把舞蹈编排的手法、风格和表现力做到近乎极致,让舞者能够充分释放其艺术才华,在价值引领、艺术审美和感官愉悦方面做到兼顾和平衡。如青年舞蹈家黎星表演的《星星的世界》关注自闭症儿童丰富却鲜为人知的内心世界,李艳超表演的《离你并不遥远》关注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老年群体,他们以青年艺术家应有的敏锐和悲悯致敬生命。可以说,对舞蹈艺术的敬畏和珍视,对舞者才华的开掘和释放,是这档节目走向成功的重要基础。

在节目赛制和舞蹈编排上,节目组也做到了匠心独具。推杆的仪式感、赛制设置的悬念感、团队作战出场“斗舞”时的幽默感,为节目增添了神韵。镜头对嘉宾情绪情感和动作神态的捕捉精准到位,剪辑干净利落,叙事行云流水。音乐、舞美、灯光、道具成为舞蹈编排时的重要艺术手段,帮助观众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舞蹈艺术的精妙。跨舞种、跨文化、跨风格的创新融合以及戏剧性、故事化的演绎,让《舞蹈风暴》成为一场融汇东西方舞蹈精华的艺术试验。吕科镝的《界》融合了民族舞和街舞元素。陈镇威和杨小健则在《一个舞者》里实现了芭蕾舞与地板舞的“巅峰对决”。华宵一和李艳超在演绎《风声》时身着复古旗袍,尽显优美身姿,在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间把女性的柔美与信仰的坚毅表现得传神到位。

同时,《舞蹈风暴》充分利用新的电视技术手段,让观众突破舞蹈艺术在时间上的线性表达方式所带来的某种局限性,从而完成视听语言蒙太奇式的影视化表达。舞蹈艺术和电视技术浑然天成的“风暴时刻”,把舞蹈艺术的动态美与静态美、肢体语言与造型语言、叙事性与抒情性完美结合,成为每一期节目的高光时刻。比如谭元元与陈镇威合作的《重生》运用芭蕾的方式把身体的极致美感彻底释放;谢欣、王韬瑞和陈添表演的《幻镜》空灵而抽离,用意向性、符号化的方式表达了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审美哲思。

以高度的文化自信致敬伟大时代

中国的民族民间舞蹈流传数千载,从神话传说《山海经》到远古时期的崖画舞蹈,从先秦时期的名家典籍到敦煌壁画,中国舞蹈对传统文化的记载和传承从未停歇。而在《舞蹈风暴》的舞台上,各种类型的舞蹈对民族民间舞蹈元素的自觉吸纳和主动融合,显示了新时代舞者所具备的文化自觉意识和文化责任意识。华宵一的《长相思》、罗昱文的《问月》、黎星的《齐天》等节目都倾注了对中华古典文化神韵、意象、境界和风采的敬畏与热爱。随着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在国际舞台上日益重要,新时代的舞蹈传承人更加自信、从容和踊跃地为中华传统文化鼓与呼。在《舞蹈风暴》里,在街舞中融入民族服饰和古典元素,在中国古典舞中融入武术元素,在民族舞中融入海阳秧歌等,都是兼具守正与创新的艺术探索。民族文化的精神还乡,成为新时代整个文学艺术界的潮流。国风、国乐乃至民族服饰在年轻人当中被着重唤醒。可以说,在各种艺术中融入民族文化符号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中华民族走向文化复兴的重要标志。

综上,《舞蹈风暴》的成功给电视文艺发展带来了重要启示:

一、文化自信是打造高质量电视文艺节目的重要基础。努力思考文化的发展方向,树立符合电视美学生态和艺术传播规律的文化自信,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意识挖掘民族文化、高雅艺术乃至小众艺术当中的闪光点,或可打造破圈而出、最大化地满足受众观看需求的现象级节目。《舞蹈风暴》作为垂直类文化综艺节目,把看似小众的命题做成了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大文章,这正是文化自信的生动体现。二、工匠精神是打造出高质量电视节目的保证。《舞蹈风暴》对每一支舞蹈颇具奇思妙想的精心编排,舞者对于舞蹈动作近乎严苛的细心打磨,服化道摄录美等各个工种极高的完成度,让舞台呈现出殿堂级的艺术质感。三、高质量电视节目具备成为超级IP的潜质。从两季节目所积累的创作经验和播出效果来看,《舞蹈风暴》有能力打造具有超级IP潜质的系列文化衍生品,让舞蹈的魅力持续发酵。

2021-01-15 ——评湖南卫视《舞蹈风暴》 □杨洪涛 1 1 文艺报 content58269.html 1 以舞蹈之名共赴心灵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