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世纪美术

关于《徐悲鸿时代》的写作

□夏桂楣

徐悲鸿的出生地屺亭桥距江苏宜兴县城18里。他的第二任妻子蒋碧薇的父亲蒋梅笙家,当年就住在宜兴县城。宜兴的湖称“氿”,有“东氿”“西氿”两大湖泊。而村庄则称“渎”,一里地一“渎”,七十二渎分布于太湖西岸。徐悲鸿的亲戚、朋友、同学、同事、邻居,现在已经不只居于宜兴和屺亭桥,而是散落在无锡、溧阳、太湖,乃至重庆、南京、上海、北京……

就在我多次往返于上述地点,特别是宜兴与屺亭桥之间进行采访时才发现,以往有些介绍徐悲鸿的书籍资料,大多有抄来抄去之嫌。出生之后一直没离开过宜兴,熟悉当年情况的徐悲鸿84岁的外甥潘公慎对我说:“以前也有人来过,可从来没人像你问得这样细,也没像你这样反复来呀。许多事情如果认真谈,就想不起来。但在闲谈中,往往就记起了。”

然而,历史的车轮带走了多少匆匆过客,真正了解徐悲鸿的人也实在少之又少了。采访中只能根据一些蛛丝马迹追本溯源。再过些年,仅存的了解徐悲鸿的老人“百年”之后,就再也不会有人知道他了。

我在宜兴县城与屺亭桥足足住了半年时间,之后又奔波于徐悲鸿足迹曾经遍及之地。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奋战,放下写作《徐悲鸿时代》手中的笔,突然感到自己如此渺小:徐悲鸿仅仅活了59岁,而最后几年,又多缠绵于病榻。然而他的一生却走过那么多布满荆棘的路程,创作了令人难以想象的数以万计的作品,干了那么多轰轰烈烈的事业,影响了整个国家的学风。就在他“五十寿辰”时,徐仲文撰文说道:“徐悲鸿的一生兼做两件事,他的五十岁顶一百岁。”

徐悲鸿的卓尔不群,早已被世人所公认。

我们在书中所写的徐悲鸿大师的朋友圈——100多位文艺家群体,也卓尔不群,可圈可点……

在写作本书过程中,我曾询问过无数人知不知道徐悲鸿。其中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还有清洁工、赶车的马夫,甚至刚刚入学的儿童。凡是被问及的,就没有人说不知道的。可再细究,有的人便摇头了。得出的结论是许多人对徐悲鸿“仿佛熟悉,却又陌生”。

然而徐悲鸿及那个时代的文艺家群体,在整个国民中的魅力还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本书还给人们一个活生生的,有哭有笑、有血有肉的徐悲鸿,也就足够了。

徐悲鸿不仅属于他的那个时代,而且属于整个国家、整个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世界,属于被他感动同时也对他无比崇敬和热爱的人。仅从这一点上,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就绝无仅有。

《徐悲鸿时代》是对徐悲鸿所生存的整个时代的梳理和描绘。本着尊重历史、符合客观和对读者负责的精神,本书经过认真采访和对史料的深入研究,尽可能做到准确无误。可因为涉及的人物过多,情节也过于复杂,而且年代久远,在写作过程中难免挂一漏万,不当之处也在所难免。

2021-01-20 □夏桂楣 1 1 文艺报 content58353.html 1 关于《徐悲鸿时代》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