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艺术

《流金岁月》:一部超越原著的成功之作

□李跃森

岁末年初,央视播出的两部电视剧引发观众强烈关注,一部是《装台》,另一部是《流金岁月》。表面看来,两部作品似乎毫无关联,但从文学作品改编的角度来看,又具有一种内在的可比性:《装台》是一部高度忠实于原著,在形似的基础上达到神似的作品;而《流金岁月》只是采用了原著的结构框架和人设,在社会背景、人物关系和思想内涵方面都有较大改变,与原著只有部分形似,完全谈不上神似,但它的成功恰恰就在这里。

亦舒的《流金岁月》描写的是商业、世俗的香港社会,人物举手投足之间,无不透露出灯红酒绿、衣香鬓影背后的孤寂。电视剧主创把故事移植到改革开放的上海,着力表现主人公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以及社会环境变化对人的深刻影响,把作品的主题思想深化为奋斗、成长和坚守。这里有对理想的坚守,比如叶谨言和王永正;有对爱情的坚守,比如蒋南孙;也有对人生信念的坚守,比如朱锁锁,有意思的是,朱锁锁对人生信念的坚守,是通过表面上的背叛行为来完成的。不管是蒋南孙、朱锁锁,还是王永正、李昂,他们身上都体现了强烈的进取精神,成为这个时代年轻人成长的缩影。这是原著中所没有的。

在价值诉求方面,电视剧淡化了原著中人的无力和无奈,更多地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友爱和真诚。蒋南孙和朱锁锁相互扶持,各自成长。朱锁锁被生活抛弃了,蒋南孙却不抛弃她;蒋南孙遭遇生活变故,朱锁锁成为她跌落人生谷底时最有力的支撑。两人的友谊不仅是建立在彼此人生的相互依存和分享,更是伴有一种强烈情感的介入——宁可自己承受痛苦,也不允许好友遭受伤害。虽然剧中对两人情感关系的描绘带有某种理想化色彩,但这种永不言弃的相互温暖可以让年轻一代产生强烈的代入感。

电视剧改编最为成功的是朱锁锁这个形象,她的精神世界较之原著更为丰满、更有层次。不管原著还是电视剧,都写了朱锁锁的欲望和她的利己主义,她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离不开各种私心、私利,但电视剧没有止于对欲望的简单呈现,而是真实表现了人物从利己到利他的转变,从欲望开始,最后升华为救赎。电视剧中,朱锁锁对金钱的追逐,除了从小寄人篱下之外,还有一个积极的动因,就是帮助蒋家和自己的好友,这是有心理依据的,不管是出于她和蒋南孙的关系,还是因为她陷入困境时蒋家人曾伸出救援之手,她都有理由这么做。电视剧透过朱锁锁这一人物表现了人性的复杂,也表现了人性的善良,成功地把原著中一个小三上位不成另嫁豪门的故事改写成了奋斗与成长的故事。电视剧改编的另一个亮点是把原著中朱锁锁与叶谨言的情人关系改写成知己关系。应该说,叶谨言的确喜欢朱锁锁,朱锁锁身上那种敢于出格的气质,对叶谨言来说是难以抗拒的,同时叶谨言成熟男性的自信和豁达,对朱锁锁也是有吸引力的。电视剧在对两人关系的处理上比原著更加自然、理性。剧中有两个富有意味的细节。一个是朱锁锁深夜来到叶谨言身边,大胆地问他:“你是不是喜欢我?”叶谨言反问道:“是哪种喜欢?”这里,一切尽在不言中。另一个细节是朱锁锁顶撞谢嘉茵、斥责赵玛琳之后,冲动地想要喝酒,但她拿过酒瓶的一瞬间,不经意地瞥见了叶谨言,立刻镇定下来,这时出现在屏幕上的叶谨言只有半个身子、半张脸,但他淡定的目光带给朱锁锁一种强烈的安全感。整部剧对两人情感关系的描绘含蓄蕴藉,发乎情而止乎礼。相比较而言,蒋南孙的形象更接近于原著,在调性上显得相对单一,人物的魅力也因而减弱了几分。

小说《流金岁月》的人物关系结合得非常紧密,这给改编带来了很大难度。应该说,电视剧对人物关系的重新设计总体上是成功的,但也有一点遗憾,就是没有摆脱“爱情+商战”的模式,在人物关系、人物走向上设计感过强。比如主创让蒋南孙和王永正这一对恋人成为商战的对手,为了增强戏剧冲突,再把戴茜加进来,在商战的一来一往之中糅入爱情的元素,但这种糅合显得过于规整,看不到生活本身的粗糙感和烟火气,少了一点人性的真实和生活的残酷,也缺乏商战应有的紧张感和压迫感。

文学作品的改编应当忠实于原著,这似乎是一条不刊之论。然而《流金岁月》的成功带给我们一条有益的启示,在原著基础上大胆重构,重新搭建一个完整、和谐的艺术世界,同样可以产生优秀作品。

2021-02-01 □李跃森 1 1 文艺报 content58493.html 1 《流金岁月》:一部超越原著的成功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