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艺术

这个基层党员形象真实、饱满、鲜活

——评新疆艺术剧院话剧团的《金色的胡杨》 □汪守德

以真人真事为题材的话剧创作历来是一个难点,而由李龙吟和陈思青编剧,李利宏和李享达导演,申奥为舞美设计,卢忠为灯光设计,穆合塔尔·艾山作曲/编曲,朱衡领衔主演的话剧《金色的胡杨》,就给人以某种意外的惊喜。这是一部根据新疆“最美村官”刘国忠的真实事迹改编,内容非常接地气、地域特色异常鲜明的话剧。其以直面生活的写实手法,深情地讲述了主人公几十年如一日,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宽广博大的胸怀,带领新疆泽普县古勒巴格乡科克墩村各族人民群众,克服重重困难,共同致富的感人故事,从而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怀揣赤子之心,敢于担当、勇于奉献、舍己为民的基层党支部书记的艺术形象。

剧作以科克墩村的村民到乡政府“集体上访”,要求上级同意到期的刘国忠连任村支书的举动拉开叙事的序幕。究竟出于怎样的原因导致全体村民如此自发而急切地要挽留住这位村支书,这自然让观众产生了渴望看下去、并找到答案的强烈悬念。接下来戏剧即选择最能代表刘国忠事迹的四个典型故事,以四场戏结构起了这部人物传记体话剧。这就是刘国忠说服村民打破旧有观念为村里通上了电,多方争取引水灌溉处于干旱绝收威胁的千亩玉米地,劝说村民改种色素辣椒以改善经济达到脱贫增收的目的,张罗着为村里孩子建立幼儿园,并让在县城任教的女儿回到村里来教学等。这几个事例不过是刘国忠为村民做的许许多多好事中的一小部分,看起来并没有那么惊天动地、惊世骇俗,然而都是造福一方具体而有力的举措,做起来却都有着相当大的难度。从自身现实利益出发,人们必然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顾虑与犹豫;而有关部门按章办事的节奏,也并不容易被轻松地改变;即使是家庭成员自身,也各有其合理的意志与诉求。这种种有形和无形的阻力,存在于人们的行动与观念中,考验着刘国忠的心地、智慧和勇气,正是其宅心仁厚、苦口婆心、百折不挠,一次次迎难而上、主动作为,不仅取得了令村民感动诚服的成功,更显示出人物性格的光芒。

在剧作的每一场戏中,刘国忠都处于矛盾冲突点上。由于受到了帮助,患病的村民木拉提的命保住了,但刘国忠的父亲却去世了;把从村边流过的宏伟大渠的水放下来,需要斗胆力陈和相当复杂的交涉;动员村民种色素辣椒,要将自家的耕地拿出来让村民试种,必须做通自己妻子和儿子立强的工作;图尔洪藏起儿子达西尼大学入学通知书不让其上学,刘国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加以劝阻;为了村里30多个小巴郎(儿童),女儿小芬指责父亲“你还是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虽然在内心抵触但最后仍选择了理解父亲。剧中的矛盾交织是尖锐的,但在情节上都实现了合情合理、真实可信、令人动情的展开与转换,表明主人公作为有着优秀品质的共产党员代表,为改变科克墩村贫穷落后的面貌,为增进各民族的团结,有着怎样的胸怀、努力和付出,使得人物形象变得更加真实、饱满、鲜活,一个忠于职守、两袖清风的基层共产党员形象,高高地立在舞台之上,较好展示了话剧艺术的魅力。

观众必然会问,刘国忠为什么具有如此的境界,许多不成功的以真人为原型的剧作往往经不住这样简单的一问。剧作以朴实的姿态令人信服地揭示了人物的思想和感情基础:一方面他作为科克墩村的党支书,其职责所在就是要发挥带头人的作用,带领村民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哪怕有千种困难万重麻烦也应锐意向前;另一方面他在8岁时就随家人来到科克墩村讨生活,是当地好心的老乡们收留了他们,友善地对待他们一家人,他在这里长大成人,结婚生子,当上村干部,他生活、情感与行为之根已深深地扎在这片土地之上,感恩思想促使他要以实际行动报答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们。因此在几十年的漫长时光里,他以点点滴滴的行动和一腔热忱的赤子之心造福乡里,终而成为有口皆碑、名副其实的“最美村官”。

“二度梅”获得者、表演艺术家朱衡,在剧中饰演了刘国忠一角,其炉火纯青的演技和极端认真的态度,不仅在剧中以外在的特征获得观众的高度认可,而且透视出人物的内心深度而能引发极强的心灵震撼。如当主人公听到女儿那一番激烈的言辞后,刘国忠的内心产生了剧烈斗争与反思,才有了面对胡杨时倾诉心里的纠结和苦楚,这一情节无疑使人物的精神层面得到了丰富与深化,也让戏剧具有了更为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其他演员的表演都是倾情而为的,每一个人物因细致刻画都能给人留下较深的印象,如乡党委书记赵东方、村委会主任、刘妻、刘立强、刘小芬,以及村民图尔洪、木拉提、阿依吐拉等。同样值得一提的是,剧作采用三位维吾尔乐手(吐尔逊·比拉力、阿布都沙拉木·阿不力米提、肉孜买买提·木沙)以现场演奏的方式弹奏新疆民乐,使之作为剧作一种有趣的开场形式,进而成为串联起整部剧的音乐元素,营造出随剧情发展而不断变化的舞台氛围。从刘国忠是甘肃人喜欢听秦腔的特点出发,编导在剧中还加进了一些味道淳厚的秦腔唱段,既体现出剧作浓郁的新疆生活特色,又成为多元文化交相辉映之作。

2021-06-07 ——评新疆艺术剧院话剧团的《金色的胡杨》 □汪守德 1 1 文艺报 content60106.html 1 这个基层党员形象真实、饱满、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