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少儿文艺

寻找与印证中的自我回归

——解读《卓远的梦想》 □龚军辉

湖南省校园文联2017年投资拍摄的德育电影《卓远的梦想》,是部较好的儿童故事片。其结合边陲地区景物特点、少数民族人文特质来解读一个少年儿童内心深处的中国认同感和个人使命感及心灵成长史,极具家国情怀、教育意义和社会价值。

《卓远的梦想》选择了云南乡会桥这一偏远小火车站作为故事发生地,弃婴卓远到上学年龄方才发现其国籍、民族不明,抚养他长大的奶奶为其走上了寻亲之路,将其寄养于孤守车站小卖部的瘸腿爷爷家中。找不到厕所的卓远,把瘸腿爷爷的父亲惟一遗留的钢盔当作夜壶,导致爷孙产生矛盾,卓远负气出走,瘸腿爷爷不得不将其追回。倔强自信的卓远在车站向旅客打听“是否有人遗失孩子”,引起了摄影记者关注。

当她得知卓远的离奇身世和瘸腿爷爷为等待失主前来认领失物而坚守车站三十载的故事后,写下一篇宣传报道,从而产生了巨大社会反响。一对中年夫妇特意前来认亲,这一度让卓远兴高采烈,但血型比对的失败给了他沉重一击。中年夫妇悄然离去后,卓远和瘸腿爷爷相伴相守,期盼着奶奶归来,也在瘸腿爷爷启发下,渐悟了寻找亲生父母、印证中国国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坚守自我本心,不失初始梦想。奶奶长途跋涉,四处打听,终于在民族专家帮助下,通过襁褓物鉴定,证明了卓远是中国佤族孩子。卓远不仅如愿入学,而且更坚定了自我的价值观、人格尊严,更加乐观自信。

影片《卓远的梦想》,既演绎了人间的真情、互爱、关怀和少年可贵的初心、执著的追求和朴素的理想,又表达了自我回归、家国情怀培育的弥足珍贵。卓远对祖国强烈的认同感、自豪感是长期的边陲生活教育的,他会阻止陌生人在边境拍照,追问“你是中国人吗?”这既表明了他的赤子之心诚挚饱满,又寄寓了编导对这初心的推崇宣传。还是孩子年纪的卓远不失儿童的天真可爱,他对小卖部挂的琳琅满目的失物充满好奇,因怕错过交还时间而睡于车站长椅的守信品质更令人称赞,当然也难免有孩子气的调皮,譬如拆坏瘸腿爷爷的钟表,还在小伙伴面前吹嘘虚构父母的伟大业绩。但卓远给观影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热情,他不仅热心于为失主认领服务,坚守爱国初心,而且在奶奶和瘸腿爷爷的教育下,爱护身边的人,热忱地为他们提供各种便利。作为影片故事的主人公,卓远全身洋溢着阳光,展示了中国当代少年儿童的自信豁达。

当然,作为故事片,《卓远的梦想》也存在着叙述稍显赘冗、人物塑造过于简单、画面背景颜色偏暗等不足,但瑕不掩瑜,其德育指引鲜明、家国意识强烈、儿童本位把握精当等艺术特质,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

2021-08-09 ——解读《卓远的梦想》 □龚军辉 1 1 文艺报 content61088.html 1 寻找与印证中的自我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