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

追随鲁迅精神 书写时代画卷

□滕肖澜

今年是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鲁迅先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读着先生的文章成长起来的。不同时期读鲁迅,亦会有不同的感受。尤其是走上写作道路后,再来回顾先生的文章,以及他的为人处世,便会由衷地多出些敬意来。

一百多年以前,鲁迅弃医从文,“救国救民需先救思想”,既有对民族文化的忧虑与反思,也有对民族前途的拷问与期盼。他用原先执手术刀的手,毅然拿起了笔,立志为当时孱弱的国家做一次大手术。他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他强调了中华民族之魂的重要性,只有发扬中华民族之魂,才能促进中国的真正的进步。这种一针见血的见解、博大的家国情怀以及勇于担当的文化自觉,在今时今日亦是一个文人难得的品质。值得我们每一位写作者景仰并追随。

对于鲁迅先生的写作,我个人很敬佩他的一个地方就在于,他一方面,对病态的旧社会进行尖锐的剖析和批判,另一方面,他又对广大的百姓怀着深深的悲悯和善意。他犀利的文字背后,最根本的目的还是疗愈。既有个性亦通人情。他不仅是天才的文学家,更是心系天下苍生,致力于用文字来改变社会的实干家。

作为写作者,今时今日谈鲁迅,我们更应该思考,能从他身上汲取一些怎样的养分,从而提高自身的写作。我想,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习鲁迅,把写作与当下的时代背景、百姓生活紧密结合,把眼界放宽,格局放大,跳出写作的舒适圈,去尝试更多反映时代变迁、城市面貌的现实题材作品。2018年,我在《收获》上发表了一部以上海金融业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城中之城》。在那之前, 我几乎没有涉足过如此专业而陌生的领域。当时的想法是,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浦东陆家嘴又是上海的金融城。如果要写上海,写浦东,“金融”这块应该是绕不过去的。为写这部小说,我去银行蹲点了三个月。我像个实习生那样,跟在师傅身后,看他们操作,并且学习了许多关于金融方面的教科书以及相关政策文件和实际案例。正如金融业的风格是严谨的,我希望我这篇小说也是严谨的,同时又能表现人性的复杂与光辉,行业的艰辛和坚守以及生活的不易与希望。目前我正在改编这部小说的电视剧剧本,并与制作方达成了创作的共识,那就是刻画两代金融人,尤其是年轻一代,我们着力于打造新时代的行业楷模,“95后”的年轻英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提高阅读生活的能力,善于在幽微处发现美善、在阴影中看取光明,不做徘徊边缘的观望者、讥谗社会的抱怨者、无病呻吟的悲观者,不能沉溺于鲁迅所批评的‘不免咀嚼着身边的小小的悲欢,而且就看这小悲欢为全世界’。”我的另一部长篇小说《心居》,就是聚焦现实,以“房子”作为切入点,探索世情和人性,发现生活的光和美。《心居》里的人们,包括生于斯长于斯的上海人、折腾半辈子好不容易才回来的老上海人、为了留在这片土地而不断努力播洒汗水的新上海人……他们都是那么顽强地生活着,对抗命运,努力不懈,硬是把小日子过出了大味道。在将来的写作中,我将继续一以贯之地书写上海、书写上海人。把目光着眼于普通城市百姓,着力于刻画大时代背景下的各阶层的人民生活,写他们的喜怒哀乐,写出他们的心声与梦想。

几周前,我有幸参加了全市文艺工作者艺风艺德专题培训班。其中,七一勋章获得者吕其明先生给我们做了一堂讲座。吕老说:“我要将我生命的全部热忱交织在我的音乐作品中,用真诚、热爱和智慧的劳动,来回报祖国和人民。”一席话,让我们所有人都感动无比。和平年代,我们或者没有“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机会,但仍须秉持“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学习鲁迅先生爱国爱民的情怀和担当,自觉肩负起文学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年龄与岁月,或许能让我们积累更多的写作经验,但如果没有这份使命感,也只能永远是文本上的简单重复,而很难有更高层次的突破。

鲁迅先生的文字,在一百年后依然警醒并激励着我们后人。由此可见,优秀的文学作品,它的传播是不受时间空间的局限,无论过去、现在、未来,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乡村或是城市,它都会给人以积极的引导,传达真善美,于彷徨中找到希望,困顿中感受暖意。这应该就是文字的力量。也是作为一个文学工作者无上的荣光。我会继续加油,努力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2021-10-11 □滕肖澜 1 1 文艺报 content61926.html 1 追随鲁迅精神 书写时代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