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文学评论

扎根冶金生活 冶炼钢铁壮歌

——中国冶金作家协会五年工作综述

2018年3月,中国冶金作协组织作家参加“访延安 看陕钢”采风活动

中国作协九代会以来,中国冶金作协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部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冶金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扎根冶金行业,冶炼钢铁壮歌,努力培养和壮大冶金文学创作队伍,开创了冶金文学新局面。  

政治引领,坚持文学事业的正确方向

冶金作协团结引导冶金行业各团体会员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高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旗帜,突出中国梦的时代主题,坚持以冶金职工为中心,依靠各冶金企业文学工作者的创作热情,努力培养和壮大冶金文学创作队伍,激励冶金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勤奋创作,积极开展各类活动,推动冶金文学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冶金作家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自己肩负的重任,纷纷表示:我们虽然人在企业里,也要深入生活,只有深深地扎根企业这片热土,才能更好地反映现实生活,反映我们身边的劳动者、开拓者、创造者,写出无愧于我们时代的好作品。

深入冶金一线,零距离感受钢铁行业新变化

五年来,冶金作协强化理论学习,坚持正确的方向,引导作家深入冶金一线,零距离感受钢铁行业的深刻变化,用手中的笔抒写火热的生活,讴歌钢铁工人。

2018年3月,冶金作协组织中国作协会员和冶金作协会员参加“访延安 看陕钢”采风活动。采风期间,作家们访问了革命圣地延安,触摸厚重的黄土,瞻仰了革命先驱们的旧居和窑洞,精神上得到了升华。在陕钢集团和陕钢龙钢、陕钢汉钢听取了集团和各公司领导的介绍,参观了厂区和生产流程,与职工和先进工作者进行了座谈,感受到了陕钢的发展变化、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了创作热情。采风作家先后创作了22篇(首)报告文学、散文、诗歌。这些作品受到了广泛好评,有的作品还被其他刊物转载。

开展“到人民中去”的文学社会服务实践活动

把作家队伍建设作为冶金文学工作的重要内容,用多种方式培育和建设一支适应冶金文学发展的作家队伍。冶金作协组织董宏亮、李永刚、蒋殊、崔美兰、郑洁等同志,先后在龙钢、汉钢和中国二十冶,同企业的文学工作者和爱好者进行座谈交流。通过座谈交流,为文学爱好者送上了滋养心灵、启迪心智的文学大餐。座谈和交流反响非常强烈,许多参加活动的文学爱好者都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感言,表达了用手中的笔抒写钢铁生活,讴歌钢铁工人精神,构建精神家园的信心。

深入钢铁企业采访,与职工座谈交流,为企业的文学爱好者传授创作经验,指导企业文学创作。通过这些活动,作家们对新时期冶金行业科学健康发展,企业的精神面貌、职工的素质及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就,有了更为真切的认识和体验,也为企业作家近距离地接触文学名家,认识和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提供了机会。展示了冶金作家的创作实力,扩大了企业的知名度,增加了文学的社会影响力和感召力。

文学在场,书写抗疫钢铁故事,为复工复产、发展经济助力

在重大历史关头和重大历史事件中,冶金作协坚持与党和人民同心同德,文学在场,担当使命。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中华大地。响应党的号召,冶金作协迅速行动,动员重点作家和各方面文学力量,掀起书写抗疫故事、展示钢铁人不畏艰险战胜疫情,复工复产,发展经济的精神面貌。处在疫情中心的武钢文学作者,立足一线,创作抗疫作品,弘扬抗疫精神,助力抗疫复产。中国冶金作协副主席、武钢作协主席钟钢在疫情最严重的2020年春节期间,冒着严寒深入采访,为《中国冶金报》《冶金文苑》微信公众号现场直播武汉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情况,在当时紧张的抗疫形势下,给读者带来了第一线的消息,产生了积极影响。

冶金作协常务副主席李永刚,人在西安心系武汉,情注抗疫。他每天关注着疫情变化,以诗人的敏锐感和社会责任感,创作了11000字的长篇散文诗《2020,我会把这个春天深深铭记》和130行的朗诵诗《武汉,祖国和你在一起》,热情赞颂和讴歌抗疫一线的白衣战士,作品给人们以积极的精神力量和鼓舞。

2020年大年初二,太钢杨立明加入了山西省首批援鄂医疗队,奔赴湖北仙桃抗击疫情。在与疫情抗争期间,他以自己参与抗疫的切身感受和见闻为素材,写下了10万字的文学作品《援鄂手记》。杨立明同志获得中国作协办公厅和中国作协创联部授予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先进个人。

冶金作协副主席蒋殊的报告文学集《天使的模样》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为抗疫斗争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冶金作协副主席郑洁,以《中国冶金报》文艺副刊、《冶金文苑》等平台为坚强阵地,组织、策划、实施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特别创作。在报纸停刊、减版的情况下,主持策划并编辑出版《中国冶金报》“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专题版面38块,占该时段报纸出版版面的三分之一,同时主持策划推送《冶金文苑》19期。

积极开展“决战完胜、走向小康”文学创作活动

积极参与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重大历史进程。2013年,武钢集团开始定点帮扶国家级贫困县罗田县,先后投入扶贫资金3225万元,兴建了“武钢新村”、易地扶贫搬迁点等10余个扶贫建设项目。2019年4月,罗田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实现脱贫摘帽。在中国作协组织的“中国一日·美好小康——中国作家在行动”大型文学主题实践活动中,冶金作协派出了孙劲参与活动。孙劲是武钢集团第五批援藏干部,当日他下沉到武钢集团定点帮扶的罗田县采风、收集素材,用文学的形式书写武钢集团挂职扶贫干部的感人故事,书写罗田人民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事迹。

湘钢、太钢作协在企业文学刊物上开辟“扶贫攻关”专栏。据不完全统计,共创作作品150篇(首)。陈定乾的《茶园坪脱贫记》在《中国冶金报》副刊推出,他创作的《张“农技”扶贫那些事》入选湘潭市扶贫攻坚专辑。  

办好文学传播平台

《中国冶金文学》《中国冶金报·副刊》和《冶金文苑》,为冶金行业的广大作家和文学爱好者搭建了创作、交流、培训的平台,在冶金文学界影响很大。每期都收到大量稿件,作者有钢铁企业的主要负责人,也有生产岗位的一线工人;有已经离退休的老同志,也有刚入厂的大学生;有炉前工,也有医护工作者。《中国冶金文学》《中国冶金报·副刊》和《冶金文苑》发现和培养了一大批文学创作人才,提高了冶金行业文学队伍的素质。

根植冶金沃土,钢铁壮歌更响亮,冶金作家群更显蓬勃生机

冶金企业的文学创作有个突出现象,那就是作家群。武钢作家群、马钢作家群、太钢作家群、包钢作家群、山钢的莱钢作家群、河钢的承钢作家群等等。这些企业里的作家群,经常组织文学创作、研讨、采风、改稿等活动,许多作品不仅在冶金行业,在全国产行业里也有一定声誉。

2020年,武钢作家群的100余名作者在省市级报刊和其微信公众号上发表文学作品百余篇,出版文学作品集两部:《画梦长江——波澜起伏的中国治水故事》(董宏量,纪实文学,长江出版社),《我和小素》(黄春华,长篇小说,安徽少儿出版社)荣获2020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拍摄电视连续剧两部:《红房子》(编剧周震亚),《中国天眼》(编剧李榕)。

积极组织策划培养,建立文学扶持制度,壮大冶金作家队伍

为鼓励和激发广大作者的文学创作激情,提升精品意识,创作出更多的优秀文学作品,许多企业作协制定了文学创作扶持激励制度。

太钢作协专门制定了《太钢作家协会‘积分制’文学创作激励活动实施办法》,对每位会员参加文学创作活动的积极性、发表作品数量及作品质量进行赋分,年终按累计分数的多少给予现金奖励。此项活动的开展,对激发太钢作协会员们的创作激情起到了积极作用。2020年,太钢作家已在《小小说月刊》《山西日报》《太原日报》《太原晚报》《都市》《潞水》《太行日报》等省市报刊发表文学作品20余篇,出版诗集一部(张万平诗集《我站立的地方是高原》)。还抽调10名具备一定文学创作实力的作者,为太钢评出的10名特级劳模撰写报告文学,并在《太钢文苑》第二期进行专辑刊发,对太钢推广和弘扬双良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起了积极作用。

冶金企业的文学创作丰富多彩

冶金企业多是大型、特大型企业,职工有万人或数十万人。大多数企业都有文学组织,有的企业还有文学刊物。冶金作协各团体会员单位,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加强现实题材创作,完善重点作品扶持机制。作家们大都生活在基层,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写的也大都是自己所熟悉的生活。有刊物的企业文联作协,坚守文学阵地、提升刊物品质,涌现出一批有追求、有实力的作家,有力促进了冶金文学创作繁荣发展。齐冬平创作的《齐冬平诗选》、崔美兰创作的《钢铁之上》、何鸿创作的纪实文学《大西迁》、程迎斌的散文集《登山道》、马飚的长诗集《太阳铁——新工业诗篇》、谢吉恒的散文集《新时代风采》等,都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冶金作协副主席蒋殊十几年坚持不懈写作,不怕吃苦,深入现场采访,非常勤奋。她的作品屡屡获奖。五年来,她先后创作了《重回1937》《再回1949》《沁源1942》《天使的模样》等著作,在社会上反响很大,许多作家、评论家给予高度评价,报刊、电台对她的作品进行了连载连播。2019年,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授予蒋殊同志“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先进个人称号。

时代呼唤文学的发展和进步。冶金作家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要跟上时代发展、把握人民需求,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创作生产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冶金作家要大力反映火热的现实生活,在中国文坛上发出自己的声音,那是钢啸铁鸣独特的歌唱。

2021-11-29 ——中国冶金作家协会五年工作综述 1 1 文艺报 content62647.html 1 扎根冶金生活 冶炼钢铁壮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