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书香中国

一部富有思想深度和艺术价值的厚重之作

□杨晓升

高建国这本书,我看得比较早,因为这个选题是中国作协2019年的重点扶持作品,高建国完成初稿之后将书稿交给作协创研部,创研部让我来审,提提意见。一看是写焦裕禄,刚开始我也跟炳银老师一样有个疑问:焦裕禄这么熟悉的一个英模人物,不知多少人写过,现在还能写出什么花样来?看了书稿以后,这个疑问完全打消了。当时我写了这样一个评语:作品以黄河的历史文化为背景,沿着黄河的历史足迹,追寻焦裕禄的出生和成长地——山东北崮山村和河南兰考,深度探寻、挖掘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无数中国人的县委书记焦裕禄的成长历程,浓墨重彩地展现自从焦裕禄被穆青、冯健、周原等人发现并写成《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发表之后,对焦裕禄事迹和精神传播的前因后果以及历史风波,塑造了焦裕禄等一系列共产党人形象,包括焦裕禄的亲密战友张钦礼,新华社记者穆青、冯健、周原,《人民日报》总编辑李庄等,讲述他们为宣传焦裕禄优秀事迹、弘扬焦裕禄精神所做的种种努力和为此付出的巨大牺牲,彰显焦裕禄事迹历经半个多世纪之后,原子裂变般产生出的巨大且经久不息的精神效应,以此向读者,尤其是向全党同志发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如大河奔涌的今天,必须响应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号召,不忘初心,坚持毛泽东同志告诫的“两个务必”的重要警示。作品视野开阔,气势恢宏,采访深入,资料翔实,文笔生动流畅,是一部富有思想和文学艺术价值的厚重作品。尤其是对焦裕禄早期的成长和他被树为先进典型的前后经历及其传播风波,有较新鲜的挖掘与披露,具有历史文化价值。

我在评语中也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作品的结构,因为这部作品主要贯穿两条线,一条是讲述焦裕禄的成长历程,一条是焦裕禄被发现和宣传。看初稿时,觉得有些章节安排得较为突兀,建议作者适当修改,使其更加自如。另一个意见是,读了这部作品,我除了被以焦裕禄为代表的一批共产党人所感动以外,还有久久不能挥去的一个“结”,就是这部作品写了另一种“非主流”,即焦裕禄所经历的种种阻力、遭遇和风波,作者甚至在书中也感慨:“历史给兰考开了一个不小的玩笑,在焦裕禄精神烛照神州、成为党的宝贵财富之际,那些为实现焦裕禄意志立下汗马功劳的除‘三害’中坚,一个个命运多舛。”那么读者不由要问,为何焦裕禄这么一个先进典型,会遭受某些人如此疯狂的阻挠?这些人都是何方神圣,有何背景,目前命运如何?这个问题像笼罩在作品中的阴云,久久不能散开,凡读者恐怕都渴望揭开。当然我知道这个问题一定很复杂,也很有难度,但能否尽可能在文中有所交代?

总之,读了这部作品有三个没想到。

第一是没想到早已被人们熟知的一位英模人物,在这部作品中被作者注入很多新鲜内容,写出了新意,挖掘出了新的价值。

第二是没想到焦裕禄这么一个知名英模人物的宣传,竟然经历过如此多的波折和阻力。但仔细一想,这很符合中国的实际,比如说英模人物身处的人际关系、官场文化等等。正因如此,这部作品才显得更加真实、更加丰富,也更加厚重。

第三是没想到这本书写得这么好。因为读这部作品之前,我对高建国还不是特别了解。看到这部作品,感到很意外。它一方面接续了焦裕禄艰苦奋斗的精神脉络,跟原来主流媒体的宣传是一致的,同时也写了“非主流”,即焦裕禄在宣传出来之前所经历的这些风波和阻力。作品因此显得更加色彩多样,更符合文学作品内涵复杂的特性和本真。这本《大河初心》既有生动的报告,又有优秀的文学,其中的文学气韵,包括细节描写、对人的描写、对社会背景和人际的开掘等等都很到位,确实是一部非常厚重的作品。高建国之所以能写得好,一是对焦裕禄长时间关注,并且是发自内心地崇敬和敬佩,然后下苦功夫,采访很扎实、很到位,再加上他本身的写作功力和文学修养,所以能把焦裕禄这样一个题材写出新意,挖掘出新的价值。

2022-05-06 □杨晓升 1 1 文艺报 content64648.html 1 一部富有思想深度和艺术价值的厚重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