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书香

我与乡村振兴

——《乡村造梦记》创作谈 □沉 洲

作者采访作品主人公林正碌

作者采访作品主人公林正碌

作家要有接触生活信息的敏感触须。

知道闽东屏南文创振兴乡村这件事,是在2019年6月的一次采风活动中。因为我一向散淡,不轻易为某个人某件事冲动,尽管当时听得很是惊讶,即时说说也就过去了。后来,这件事在脑海偶尔跳出来,与我热衷大自然行走的经历自行链接。

记得在闽南云水谣古镇,当地朋友告诉我:去厦门、泉州打工的村民纷纷返乡,别小瞧这一间间小店铺,一年挣个十万不算难事。我也曾走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内的坳头村,村主任介绍说,现在年轻人都不去城里打工了,按人头分给各家的茶园卖茶青,一年十万打底。前者靠自然人文景观,土楼“申遗”成功,被多部电影当成外景地,成为旅游打卡点;后者以其独有的物产资源获得高附加值。我想,在中国的广袤大地上,还有多少自然人文景观与物产资源不见特色甚至匮乏的乡村?在高歌猛进的城市化进程中,它们的命运就必定是人去楼空,直至消亡吗?这时,看到《光明日报》上一篇文章,据冯骥才先生调查,全国自然村正以每天80至100个的速度消失。中国再怎么幅员辽阔,也经不起做这样的减法。我被这冰冷的数字刺激到。

时间已过去半年,屏南乡村发生的事,还让我心头惦记。我仿佛一朝惊醒,不再迟疑,立马与屏南方面联系,读背景材料并介入采访。

写作无前提条件可讲,投入真情实感最要紧。

屏南文创振兴乡村以教农民画画切入,让公认最没有文化的农民变成文化创意的贡献者。这一切好像天方夜谭,它凭什么美梦成真?这诱惑我去揭秘。我在屏南待了三个多月,访谈了七八十人,包括县乡村干部、农民、逆城市化者、残疾人等,不少还成为朋友。我不在乎时间效率,就是想事无巨细、刨根挖底,采撷到始料未及的细节,让生活来感动自己,激发书写能量。

在写作过程中,那些用生命激情为农民谋幸福的人,那些不指望因此得到提拔、为乡村振兴义无反顾的人,那些冒仕途风险、敢于工作创新的人……无不活灵活现在眼前晃动。我被他们的所作所为感动,经常双眼泪水盈眶,一遍遍修改时依然如此,这在我以往的写作经历里是没有过的。

这本书的书名最早是《我那山清水秀的乡村》,从感情上讲,我很想把自身融进去,乡村发生的人和事与我有切身之感。但这个书名没特点。屏南文创振兴乡村这件事在外人眼里俨然一个梦幻,而造梦不是做梦,是有目的地把别人眼里的梦一步步呈现出来,像造房子一样,一块砖一片瓦,架构于蓝天之下。况且复兴中国的百年梦,乡村梦是不可或缺的部分。书名叫《乡村造梦记》,就把故事的地点和性质讲清楚了。

通过采访和写作,个人认知也在提高。过往的知识和经验远不足以涵盖当下日新月异的生活,我们置身一个瞬息万变的智能时代,它给人的意外常常是颠覆性的。文学特别是非虚构文学作品的写作,一定要让脐带与火热的生活相连接,调动自身所学所感所悟,去甄别那些貌似匪夷所思的事,去发现更多的造梦者,去弘扬构成中国梦的感人故事,在这个伟大时代的土壤上绽开文学之花。

2022-05-09 ——《乡村造梦记》创作谈 □沉 洲 1 1 文艺报 content64687.html 1 我与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