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书香

明月隐高树 古调送远香

□张立国 张宏图

2014年,我们家被评为“首届全国书香之家”。但是,我们一直纠结于文化传承问题:如何将优良的家风传承下去?究竟能传承几代?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始终怀着忐忑的心态。直到读了杨义堂的《千古家训》,我们异常兴奋,似乎找到了开门的钥匙、治病的良方。

通览全书,我们认为何建明先生的序言对该书概括得相当准确,他总结道:一、这是一个家庭教育的好故事;二、这是一个中国历史的好故事;三、这是一个探讨中华文化复兴的好故事。他说,“今天,故国文明再一次迎来了复兴的春天,我们回味从南北朝的至暗时刻到隋唐光复的一段历史,看看先贤在风雨中的坚守,听听他们痛彻心扉的呼唤,怦然心动。”

构建中华民族的家训文化

《千古家训》成功地使人们重新认识《颜氏家训》,为构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传统的家训文化做足了功课,提供了依据。由于历史的隔膜,今天许多人不知道《颜氏家训》,更不知道颜之推,甚至有人认为《颜氏家训》是颜回的著作,误把颜之推认作介子推。面对这种现实,作为历史文化工作者的杨义堂先生主动担当起了这一历史责任写出了《千古家训》。

作者并不是逐句逐字地解释《颜氏家训》的训词,而是通过叙述颜之推经历三次亡国、九死一生、肝肠寸断的苦难人生,向我们展示了《颜氏家训》在社会变迁、人生周折中自然生成的历史过程,也让我们想起那句歌词“历经苦难痴心不改,少年壮志不言愁”。《颜氏家训》共20篇,19000多字,涉及家庭生活、社会交往的方方面面,也可以说是一部家教大全,旨在让子孙后代经受教育,懂得自律,成为有家国担当的人。

解读历史文化的厚重与生动

所谓“包浆”,大抵是器物经年历久,把玩摩挲,土埋水浸,于表面留痕形成的一层天然的岁月光泽。报告文学作家不是历史学家,他们的使命是让历史上那些大师们留下的东西生动起来,鲜活起来,让这些历史元素加入到现实的生活中,服务于今天的社会进程。19000多字的《颜氏家训》被杨义堂掰开揉搓,挖掘联系、赏玩摩挲成近30万字的《千古家训》。这中间的“包浆”有多深厚?色彩有多浓烈?历史的光泽有多耀眼?这就是报告文学作家把握历史的独到之处。

杨义堂解读《颜氏家训》是从历史的深刻性、丰富性和鲜活性入手的,他将宏大的历史背景、历史变迁的细微末节、丰富的历史知识、众多的历史典故、民间传说故事以及传统民间文化信手拈来,尽收其中:永嘉之乱、神州陆沉、衣冠南渡、玉台新咏、侯景之乱、丝棉堵耳、呼卢喝雉、徐娘半老……南北朝的历史在我们面前生动起来,鲜活起来,使人读之爱不释手,为我们增加了诸多传统文化知识,让我们饱览了1500年前那幅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还让我们懂得了要想子孙正自身必先正的道理。

还应该提及的是,该作在历史线索的清晰性和历史画面的丰富性上,也达到当代历史文学的高标准,可以说无愧于他的职业身份。这与一些文学创作淡化历史背景、模糊时代性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照。模糊性给人产生的阅读印象是不确定性,是游戏性,故事可能很生动,但与社会发展历史进步无关。

报告文学的真实性与拟古化

报告文学必须真实,这是报告文学的底线,但从理论上讲,绝对真实又是不可能的,因为当活生生的现实变成语言符号后,报告文学本身已变成了抽象的符号系统。报告文学必须真实,但又不可能达到绝对真实,这就为报告文学的“文学创作”留下了合理想象空间。

这就牵涉到《千古家训》中大量的拟古化描写。我们无法回到1500年前,作者也无法回到1500年前,所有的历史典籍给我们提供的只是历史理性,要写出历史的鲜活性、生动性就必须依靠借助于拟古化描写,即将现实生活丰富性的某些情节拟古化为历史生活的可能性,让古代生活丰富、生动、可感起来。

例如作品中的荆州城外遥烧祭祖的场景:先是讲用“火媒引燃”,继而“一阵风吹来,火和纸灰打着旋儿飞了起来,还在父亲身后跪着的颜之善看见了,悄悄说:‘啊,是不是咱们的祖宗显灵了,来领纸钱了?’兄长之仪扯扯他的衣服,小声说:‘嘘,别说话。’父亲回过头来,狠狠瞪了他们一眼.”至今人们仍在遥烧、遥祭,对此情景均能感同身受,谁又能说1500年前我们的先人不遥烧?作者这种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拟古化描写,是值得肯定的,这或许是古代题材报告文学创作中一种必不可少的技法。

2022-05-09 □张立国 张宏图 1 1 文艺报 content64690.html 1 明月隐高树 古调送远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