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影视

大爱无疆,书写时间的答卷

——解析六集电视纪录片《国家的孩子》 □杨清茨

生长在北方草原的额吉、阿爸与“国家的孩子”,用半个世纪的真情,诠释了“大爱不分民族,真情不分血缘”。在岁月长河中流淌的博爱与深情,如同在坚硬冰冷的岩石中听到了花开的声音,时至今日仍然感动着每一个人。

为追溯那段历史,感悟这份深情,六集大型电视系列纪录片《国家的孩子》如同一幅长篇画卷,记录了众多草原额吉、阿爸与“国家的孩子”之间血乳交融、情深似海的特别缘分,以及受此影响的爱心人士、学者、作家、艺术家等,描绘了一段充满人间大爱的史实。

该纪录片出品人、总制片兼总撰稿尚文达、宋然谈起整个撰稿拍摄制作过程,不由得感慨万千:这部纪录片从撰稿、拍摄到制作播出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时间紧、任务重、战线长。从内蒙古最东边的呼伦贝尔到最西边的阿拉善,从祖国正北方的锡林郭勒大草原到东南沿海广东的广州、江苏的江阴……行程数十万里,采访人物上百个。特别是因疫情复杂多变,只是采访“人民楷模”都贵玛就联系了五次,历时6个月,最终得以顺利完成。

《国家的孩子》并没有把视角和切入点固定在一个主题、一个人物身上,而是根据每集不同主题,每集设置有多个拍摄对象,从而扩展了视角的维度,穿越时光、传递情感。受访者身份多样,有些是故事的亲历者,有些是故事的讲述者,也有些是故事的见证者。他们在观众与拍摄团队之间架起了一座有效桥梁。

《国家的孩子》真实展现了那段历史。通过国家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以动情而不煽情的温度,抚慰了世间冷暖,以广博而宽宏的视角,见证了生命中平凡的美好。纪录片不单单只是简单地讲述那段历史,更讲述了受那段历史影响的人们。该片用见微知著的细腻笔法,诠释并塑造了朴实温暖、真诚可爱、平凡又伟大的母亲形象,展现了草原母亲的广博胸怀,讲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家大爱、民族大爱、人间大爱,用超越地域和血缘的大爱点亮了善行的火种,谱写了共和国历史上的生命赞歌。

仔细观研这六集纪录片,每一个镜头都真实记叙了这些让人泪流的话语:这群来自南方的娇弱的小雨滴,在驿站中短暂停留,旋而再融入到草原每个家庭之中,草原母亲用心血、汗水浇灌,让这群来自南方的孩子在广袤的草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最后长成流着南方血液,却独属于北方的树木,这些树木汇集在一处,在草原上形成了一片片茂盛的森林,再次为草原奉献出“氧气”。

《国家的孩子》不仅记录了草原额吉对孩子们的爱,更呈现了爱的回报与延续。敖德巴拉结婚后,不仅担负起照顾养父母的责任,还和爱人一起,把爱人家里9个弟弟妹妹带大成家,她从一个可怜的孤儿最后成长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苏和为了给养母陪床,在地上睡了整整32天。养父长期生病卧床,身上却一点褥疮都没有,这都要归功于在养父生病期间,苏和不分昼夜、坚持给养父翻身擦洗的悉心照料。

纪录片最后一集记录了“草原爱心团队”及其发起人张宇航先生等人的爱心故事,“爱心团队”以“回馈学子,感恩内蒙古”为初心,在25年时间内,资助了内蒙古各地5000名贫困家庭孩子完成学业。如今,被广东“草原爱心团队”帮助过的孩子们,大多已顺利完成学业,他们又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有需要的人,正是因为草原母亲的大爱,才让这些爱心人士与草原融为一体。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大家只有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才能长盛不衰,民族团结故事才能永远延续。

《国家的孩子》撷取了许多重大人生断面,时间上贯穿于国家的孩子来到草原,成长、成家、立业、寻亲、传递等人生中不同的阶段,空间上分布在草原、城镇、东部区、西部区、南方、北方等不同场景,纪录片内容因之得以更加丰富。

《国家的孩子》更深刻的主题落脚于“民族深厚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良性的制度优势,以及面对逆境时的民族品格”。该片专门记叙了“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情感,而该片之所以这样做,正是为了教育后来人要学会感恩。人们需要认识到:一个想要发展的社会,最不能缺的是温暖,最先要学会的是感恩。

2022-05-18 ——解析六集电视纪录片《国家的孩子》 □杨清茨 1 1 文艺报 content64825.html 1 大爱无疆,书写时间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