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文学评论

灵魂之花绽放的星光霞彩

——读曾新友诗集《悟润诗心》 □峭 岩

我们常常把诗歌比喻成一条道路,因此,诗路是生命之路,它伴随诗人的终生;诗路也是灵魂抵达的终极之地,诗人倾其所有,揉碎时光以赴之。当诗人把诗歌视为生命的一部分,日思夜想,从外部世界到内心世界,又从感觉到艺术的嬗变,从生活到诗意的成型,由此循环往复,他可能就是一位真正的诗人。

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这部诗稿《悟润诗心》,是曾新友的第三部诗集,探讨诗与心的关系。其中“悟”字点亮了主题,强调了感悟、心领、神会的主导作用。泱泱诗行,缤纷珠玑,长短有秩,意象纷呈。在现实生活里,首先,曾新友是一位报人,后来是一位诗群的组织者,其次是一位“业余诗人”。应该说从纷繁、琐碎、杂乱事物中脱身,转身诗歌创作,且取得了一定成就,他是付出了极大的勇气,焕发了生命之光以后,才有了今天的诗歌气象。

本书的介绍如是说:全书分为“理趣诗情”“风趣柔情”“谐趣幽情”“闲趣雅情”“奇趣怡情”。五大板块陈列山水花草之茂,人间烟火之味,事理家常之妙。其语言流畅清新,意境通达向远。诗人游走在时光的隧道,留下一闪一闪的情感浪波,也刻下了心灵行走的痕迹。浏览字里行间,时而感动,时而汗颜;人生况味,爱意情仇,无时不在推移着脚步,丈量时光的分寸。那无处不在的诗意纠缠,告诉我们,艰辛后的快乐是何等的胸襟情怀,又是何等的汗水研墨,成就了诗人的达观世界。

我曾这样定义诗人:“诗人总是亢奋的,他不沉迷于狭隘的小情小趣,高蹈于物质之上,指认或警觉。诗人不是生活的奴隶,是生活的发现者。诗人跳海捞珠、蹈火取栗,是为了世界的不公。”以此对照曾新友的眼下创作,正验正了我的本意。曾新友很像一位赛场上的角逐者,他雄心勃勃、赤膊上阵,为争一个诗者的名份向生活高处出发。他决意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生命的跃动,又从世间万象里寻找真情的存在。

我们看到了他且行且歌的身影,是那样的自信,又是那样的笃定。“越翻越薄的日子,越压越厚的记忆”“捏着夜的钥匙,提着心的故事”“晚霞是夜幕的胭脂,星光是夜色的胎记”“那一把雨伞,遮着谁的故事;那一场大雨,飘着谁的惊喜。踮起脚尖惦记一场偶遇”“在春天,把季节炒香。已经说定,必须把心意,留上一碗”“雪地上的脚印,已经属于曾经。在这方细成一根针,想用眼神拉近,除非借来翅膀”“捡一枚千年银杏成熟的时光,把一种黄金的色泽,制做成脉络清晰的书签,为上涨的思念翻看”……撒落的诗情意绪,跳跃闪动的灵气之片,已连接成一道道心灵的航迹,标志着一位诗人的青春活力与练达成熟。

艺术感觉是诗人的第一感觉。它注重形象思维的发达,也需要架构语言的超常能力。云淡风轻也罢,急浪静水也罢,作为诗人有理由通过主观创造,把它塑造成富于形象的语言,传达给客观世界。艺术从业者的最大不同,是发掘独一无二的思想轨迹,他的语言从不重复他人,也不重复自己。艺术家的笔触是探险者的盲杖,想众人所想,写众人笔下所无。也许,曾新友所写的都是惯常的事物,都是之前歌咏百遍千遍的旧面孔。可贵的是,寻常里总有一些新鲜的线索,看似平凡的话语里常有思想的灵光闪现。

《就不告诉你》一诗传递的是相爱双方的心理图式。历经一冬的爱情,终于迎来了春天的新绿,本该说出那一句定情的爱语,“却憋着,也不告诉你!”场景的设置令人有共鸣的心动。还有《一株芦苇草》里的,“召唤的手掌/横扫晴天/站在高处/约定握手的场面/一种引颈的姿态/落寂别后存放的孤单”,实写芦苇暗喻写人,写人的一种处世态度。高高在上的虚荣,终究是孤寡的落寂者。《一段发酵的话》里,“树梢的黄昏累倒在山下/爱玩水的魚/向时光开合吞吐的嘴巴/像品尝有年份的醇酿/藏着一段发酵的话/拿起昨天准备的钥匙/开启你明天的密码”,在实写的基调上,极大地开发了想象力,使诗意精神得到了飘逸和饱满的效应。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统观曾新友的创作态势,他总是以向美、向善的姿态挺进生活,又善于采集身边的普通事物加以歌咏,这和那种“无愁强作愁”“无病呻吟”的另类有所不同。这大概与诗人的素养有关,说到底是一个人的审美观、社会观、价值观决定的。

叔本华说:“在智者眼里,一切都是美的。在愚蠢者眼里,再美的风景也是无趣。”我想,诗人应该是一个内心丰盈的人,一言一吐都有光泽。而发现生活中的美则是诗人必有的修养,有备的智慧,固守的境界。曾新友所涉猎的题材无怪乎家长里短,琐碎细微,却有灵魂的捕捉,火花的闪现。

诗有三境界,即物境、情境、意境。三境各有其质,唯思想贯穿其中。三境都达者就是好诗。曾新友正处在三境的摸索期、创新期,而且已有不小的长进和积累,为我们所心喜和期待。

回首我们身处的伟大新时代,一切都在更新,一切都在萌发。随之而来的大众文化需求、审美需求也在悄然转移,向更高的精神领域突进。艺无止境,在诗人面前永远是个不老的话题。老路走久了,需要变换一个方位。旧话重复了,需要翻新。此时,我想起郑板桥画竹的话:“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也许,这四句真言,是我们今后共有的遵循。

2022-06-20 ——读曾新友诗集《悟润诗心》 □峭 岩 1 1 文艺报 content65273.html 1 灵魂之花绽放的星光霞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