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文学评论/艺谭

以笔为记 雕塑家国

——读《诗意栖居柯柯牙》有感 □李 舫

中国生态文学是近年来迅速崛起的一个文学领域,董明侠、钱建军新近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诗意栖居柯柯牙》(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则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部重要作品,这本书所致力描述的中国西部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中国文明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世界自然灾害频发,引发了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生态”“环境”等话题成为人们持续关注的焦点。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最为基础的条件。

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部的阿克苏地区,年降水量仅5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1500毫米,沙尘暴袭来时,遮天蔽日、狂风怒号,相隔几米就视线模糊。千百年的风沙和寒暑,已将这片荒漠蹂躏得虚土及膝、沟壑纵横了。这里的人们只能用愁苦的表情和贫瘠的收成,与命运苦苦对抗。

柯柯牙是天山南麓阿克苏河与台兰河之间冲击台地上的一片荒漠,是阿克苏风沙危害的主要发源地。20世纪80年代,每当季风时节,柯柯牙成为阿克苏市、温宿县城区风沙危害的主要发源地。这里浮尘蔽天、黄沙弥漫,给这里的各族人民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和危害。1985年5月,时任阿克苏地委书记的颉富平,提出了建设阿克苏东城柯柯牙防风林带的设想。同年6月,阿克苏地委、行署作出决定:发动全社会力量,在柯柯牙建造大型人工防风治沙林带。1986年3月,阿克苏启动“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从此开始了长达36年的荒漠化治理。

正如这部书的扉页所写:“这是一个关于阿克苏各族人民向往美好幸福生活并为之努力奋斗的故事”。《诗意栖居柯柯牙》是以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为创作背景,聚焦柯柯牙生态治理,由点及面、由小及大,着力描画了柯柯牙半个世纪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与意义。

这是中国生态治理的柯柯牙奇迹。

《诗意栖居柯柯牙》从治理柯柯牙入手,着力讲好新时代的新疆故事。作者将阿克苏的生态文明建设划分为三个历史时期:求生存、求发展、求生态。这也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深刻思考。纵观历史,人类已经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阶段,工业文明时代虽然让人类积累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但也使地球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危机面前,建设生态文明、走绿色发展道路是人类唯一的出路。

在作者笔下,36年来,阿克苏七任地委书记带领上千万人艰苦奋斗,硬是在寸草不生的荒漠上,造出了四百万亩的树林。一任接一任的领导干部锚定目标不偏向,一批接一批的群众接续奋战不停歇,让一片接一片的戈壁荒滩不但长出了“绿色长城”,长出了驰名全国的“阿克苏冰糖心”苹果,长出了红枣、核桃、杏子等瓜果产业,还长出了“国家森林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长出了“绿色银行”。

这部报告文学的突出特点是用真实细腻的手法,从不同的侧面勾勒出阿克苏人丰富而饱满的内心世界;用全景式的结构,大开大合地展现了阿克苏人民改天换地的豪迈气概与奋斗精神。这部作品中无处不在的历史厚重感和磅礴气势,让“自力更生、团结奋斗、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柯柯牙精神变得立体而鲜明。

值得一提的是,《诗意栖居柯柯牙》是一部文艺工作者“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优秀作品。董明侠、钱建军两位女作家用脚去丈量,深入阿克苏地区,采访数百位植树护林人员,再现了一幅幅阿克苏地区各族干部群众为实现诗意生态坚持不懈、砥砺奋进的生动画面。更进一步说,报告文学《诗意栖居柯柯牙》可谓凝结了时代精神证实了实践出真知,是一部凝聚了知识广度、思想高度、历史深度、情感温度的动人的生态报告文学。

7月12日至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调研,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好新疆”,指出“做好新疆工作事关大局,是全党全国的大事”。

新疆地处我国西部边陲,这个区域位于欧亚大陆中心腹地,陆地边境线5600多公里,周边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接壤,是中国向西开放的门户、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天,新疆已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往交流的重要通道,是中国向西开放、发展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重要一环,更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天然屏障、国家安全的重要区域。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如何讲好大美新疆的中国故事,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刻思考。

2022-07-29 ——读《诗意栖居柯柯牙》有感 □李 舫 1 1 文艺报 content65924.html 1 以笔为记 雕塑家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