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少数民族文艺

敬畏自然,书写美丽中国

□阿尔斯楞

感悟人与草木万物之间的玄妙关系,是有关心灵与自然无限亲近的过程。交融于自然,将心灵敞予自然,于是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自己,并与自然建立对话。这种对话蕴含更多思考,蕴含更多对于自然和时代的解读。

游牧文明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相互共存的世界观,是游牧生活严重依赖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表达之一。游牧生活的共存性和对自然的依赖性,同时为游牧文明提供了更为包容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在语言方面更体现了游牧的诗性。

在草原上牧人相遇时的问候不仅仅是简单的一句“你好”,其中蕴含着对四季变化,乃至牲畜、草木、气象等各种信息内容的询问打探。这种问候具有诗的语境,也是与自然的对白。比如,春天相遇会问候,生活是否像绵绵细雨里的草木充满生机;秋高气爽的季节,心境是否像天空般清澈,牛羊是否肥壮,万物是否丰收。这种与季节相关的问候无不显示出人与自然的亲近关系。

游牧就是逐水草而生活的过程,对于自然生态的敬畏和热爱与生俱来,也是游牧文明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游牧通常按照不同季节迁徙,牧人不会固定在某一区域,他们懂得给草原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迁徙营地前要做很多准备工作:封闭好门窗,水井盖好盖子防止杂物或野生动物坠入,填埋生活垃圾,为草木生长提供良好环境。记得小时候采过蘑菇后,大人就叮嘱要用脚踩平草地上的土坑,并且告诉孩子明年这里还会长蘑菇。其实这里是否还会长蘑菇,谁也不知道。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热爱自然敬畏自然是游牧人赖以生存的价值观。

草原上除了自然,还有动物和人之间形成的互助共生的默契关系。比如,狼与人之间的关系,牧人对狼既憎恨又敬畏,猎杀与保护始终处在矛盾之中。冬季的时候牧人会将冻死的羊送到狼窝附近,以供它们食用熬过冬天,其实也在警告狼不可骚扰营地里的羊群,狼也知道自己领地的羊不可捕杀的硬道理,于是就跑到更远的地方寻找猎物。牧民偶尔也会凿开河冰,为狼捕食鱼类创造条件。牧民知道如果狼绝迹了,野兔、黄鼠、旱獭等食草动物就会泛滥,鼠疫等病灾就会发生,草原就会被破坏。所以草原不能没有狼群,但也不能泛滥,从而保持人与动物共存的世界。

当我们重新审视与自然的关系时发现,我们得到的一切都源于自然的馈赠。内蒙古草原千百年来就是各民族交融交合、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不断融合的地方。我们的先辈为我们留下了太多有关人与自然、人与万物苍生之间怎样和谐共生的故事。这些故事需要我们以谦卑的态度学习和传承,从而书写新时代的美丽中国。

2022-08-08 □阿尔斯楞 1 1 文艺报 content66049.html 1 敬畏自然,书写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