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艺谭

以爱作为英模人物心灵与行动的支点

□汪守德

看了由王宝社编剧兼导演,李红梅主演,云南省话剧院演出的话剧《桂梅老师》,内心里被一种崇敬加怜惜的强烈情绪激荡着。这是又一部英模题材的话剧作品,而在当今的中国戏剧舞台,以英模为题材的创作已成为某种习惯性的指令和选择,但往往由于同质同构等的原因,所推出的剧作真正可以称为成功者占比并不算多。《桂梅老师》上演以来却受到了观众和专家学者一致的赞誉,则必有其独特与精彩之处。

剧作的主人公张桂梅是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先后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并在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被党中央授予仅有29人荣获的“七一勋章”。对于这样一位身上似乎闪耀着金光,享有极高荣誉的人物,在戏剧舞台上如何进行生动的刻画和展现,显然是一件有着极高难度的事情。我们欣喜地看到,身兼编剧和导演双重艰巨任务的王宝社,是积12年对桂梅老师的敬意与情感,通过长久的了解、酝酿与构思,最终从采访到的460多个故事中,精选桂梅老师在华坪女高任教获得“十大女杰”荣誉、担任孤儿院院长、建立华坪女子高中免费中学这三个主要事件,在此过程中所遭遇的种种难以想象、震撼人心的困境与磨难,来竭力深挖体现桂梅老师身上伟大的悲悯之心、同情之心、感人之心、回报他人之心,作为她的性格底色和形象基调,以揭示这个人物即使面临重重险阻,也“要让爱良性循环”“在人群当中春风化雨般传递”的精神核心,从而使一个血肉丰满、情感灼烫、掷地有声的张桂梅形象,平凡却高耸地、极富戏剧张力地立在了舞台之上。

值得称道的是,剧作在艺术表现上采用了叙述体的形式来构剧,即由12位演员既担负着宣讲者的角色,对张桂梅的事迹、个性与贡献的意义与价值,直接、精辟而又醒豁地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评介,而张桂梅与之进行的颇有意味和深度的抵牾、质疑与叩问,则揭示出主人公在评价面前的自我认知和高度清醒,在言行举止之中反映出这个人物求真求实、不尚虚名空谈的性格特征。剧作又根据剧情的需要,让这些宣讲者分饰和扮演剧中的各种角色,如张桂梅的同事、学生以及家长、干部、农夫、司机、民警、犯人、狱警、桂梅丈夫、自杀者、放羊女,及剧情的推进者和渲染者等,所要讲述的故事,所要呈现的场景,都在演员的身份转换中快速而自然的完成。虽然这是一部内容十分丰富厚重的戏,但看起来并不显得长,秘诀正在于剧中人物角色与空间的迅捷切换,使得剧作叙述的当下以及桂梅老师一路走来的年代,张桂梅生活过甚至“她的思绪到过的地方”,皆以往事重演和时光穿越的“剥洋葱”的方式展示出来,既十分灵动又意味深长,且使剧作具有了一种较为别致特殊的艺术样貌。

剧作以此为叙事框架,通过一系列沉甸甸的、直抵人心的情节,来讲述一个怎样的张桂梅:她梦想让大山里上不起学的女孩能够通过免费读书改变命运,便在火车站拉起横幅为刚建立的华坪女高募捐,却被人以为是行骗而遭到误解和耻笑,仍克服重重困难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她以极大的爱心建立起了孤儿院,为从孩子的心理健康出发将其命名为“儿童之家”,并亲自担任免费院长,成为百余名孤儿心中的“妈妈”;不忍心孩子喝兑水酸奶而一下子买了四箱酸奶给她们喝;她在参加茶话会时带上个大提包,会议结束后把桌子上的花生糖果统统装进口袋,拿回去给孩子们吃好让她们长“个儿”;为了把上级给的钱补贴孩子伙食,竟在无意间穿着有破洞的裤子参加党的全国代表大会,而引起记者关注、质疑乃至敬重;她面对17岁的女孩就要辍学嫁人,以及因陌生人拉一下衣袖导致夫妻二人服毒自杀的愚昧,所表现出的愤懑与恺切;她用智慧在狱警的帮助下,使8岁的孩子与因不堪家暴而挥刀杀夫入监的妈妈,借生日蛋糕的递取重拾亲情;她欲提前预支自己的丧葬费用于学校的开支,是多么匪夷所思却又很符合人物行为逻辑的举动;面对办学之初没厕所、没食堂、没保安、没围墙,17个老师9个辞职,家长也逼着孩子退学的困难局面,绝望之中的她想到了死,甚至写下“遗书”,反映出这位英模人物自身的弱点;但她发现剩下的老师队伍中有6名党员,便想到“我有6个党员,我怕啥呢……”且在眼前浮现出江姐的形象,生出“一个党员就是一个阵地”的念头,她带领6名党员重温入党誓词,是如此悲壮而又震撼人心;她虽然身患数十种疾病,甚至濒临死的威胁,有亡夫无子之憾,但以极大的意志和毅力坚持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她内心慈悲与行为果决相辅相成、互为表里,既被敬称为“大魔头”又被昵称为“妈妈”,她的形象正是那片苦难与希望并存的热土上,孕育、诞生和盛开的绚丽之花。

这是一部直面人生的惨淡与追求、温暖又扎心的戏,其通过英模人物的底层化、戏剧化、艺术化叙事,将其演绎成类似武训式、苦行僧式的办学传奇,在屈辱与困境中逐渐显示出人物行动与灵魂上的真正崇高。从人物之口道出的“愿意做的事就不苦”“上不起学的孩子,能捞一个是一个”的心声,表明这位脚踏实地、浑身疾病的桂梅老师,是一个心灵真正健康美好的人物,是一个命运特别悲摧,性格特别坚忍,浑身闪耀光亮的人物。她的光芒照亮了这个世界和人心,如她的行动感动了那些顽皮的学生:“我们暗暗发誓,再也不调皮,再也不懒散,一定用最好的成绩,给老师最好的报答!”在一个漆黑的深夜,她带小萝卜头看病回来,送他们的出租车司机没要钱就走了。一位县领导深情地对张桂梅说:“我们绝不能捧着您的骨灰盒来赞美您,我们华坪县再穷也要赶走您身上的病魔!”可以说她播撒出去的是无疆的大爱,社会回馈她的是大爱的无疆,所实现的是“让爱良性循环”的伟大初衷与愿景。话剧将“爱”作为英模人物心灵与行动的支点,寻找和再现了英模人格力量与情感的熔点,对观众的灵魂进行了净化和洗礼,使之成为一部表现英模人物的不可多得的话剧佳作。在剧中饰演张桂梅的李红梅,堪称形神兼备、几可乱真,连张桂梅本人见到她时,都忍不住称她为“桂梅老师”,而不叫她本名“红梅”,说明张桂梅对这部戏、对人物塑造上的高度认同。从这个意义上讲,如何把英模人物刻画得真实生动,令人服膺,话剧《桂梅老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和效法的范例。

2022-08-12 □汪守德 1 1 文艺报 content66116.html 1 以爱作为英模人物心灵与行动的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