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我们这十年

哀牢山的十年灯

□超玉李

一本内刊的眼光和办刊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决定了当地写作者的状态和水平。当地写作者的眼界胸怀、作品的深浅厚重,与刊物的眼界、办刊的水平和质量或多或少有一些关系。内刊虽小,但对带动一个地区的文学发展,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哀牢山文艺》所在地双柏县,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云南滇中高原大山深处,山高水远,却是哀牢山的一盏灯,照亮了哀牢山地区文艺事业的蓬勃发展。

十年磨一剑。《哀牢山文艺》十年间照亮和鼓舞了双柏县一大批人才,推出一大批文艺作品。从中国作协会员为零,发展至如今的3名;从四五名省作协会员,发展至32名;从上省级刊物少,到一大批文章登上省级刊物;从上国家级刊物为零,到有多件作品刊发在《人民日报》《人民文学》《中国作家》《诗刊》《民族文学》等国家级报刊平台,还有多个作者先后入选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荣获省级以上文学奖项。

这十年,内刊的鼓舞与激励不可小视。十多年前,双柏作者作品层次低、质量差、无处发表,投稿无门。自接任《哀牢山文艺》执行主编以来,我致力于培养本土作者,挖掘双柏文化资源,以开放包容的姿态,适当兼顾外地作家和作品,通过实行三审三校制度,用稿方向、风格与国内多家核心期刊接轨,为作家们提供了良好的样本和范本,作品质量大幅提升,作者受到了极大鼓舞和激励,从边陲小县城,一步步走向全国更大更广阔的舞台。作为一本县级内刊,旨在为广大作家牵线搭桥,真正实现了为当地作家、作者服务,让当地作家和作品,走出山外的梦想。

这十年,我们通过送书下乡、进校园、进社区、进医院、进车站等活动,粉丝越来越多,读者越来越多,让一本内刊变成了全县16万人民的温暖之家,陶冶情操、修身养性之刊。

这十年,我们开设地方文化散文专栏,充分挖掘双柏少数民族文化、彝族文化,着力展示双柏的民风民俗、人文山水,深入挖掘彝族创世史诗《查姆》、彝药奇书《齐苏书》、彝族长篇叙事史诗《赛玻嫫》等当地文化,书写哀牢山、白竹山、查姆湖、礼社江、绿汁江等当地优美的自然风光,书写白竹山茶、妥甸酱油、哀牢山土蜂蜜、桂花井香橼酒、邦三红糖等当地一批名特土产,为旅游和宣传服务,推出一批高质量的地方文化类散文。

这十年,我们与时代同步,开设“脱贫攻坚”专栏,为社会记史,讲述脱贫攻坚过程中那些生动而感人的故事。扶贫干部和贫困户都成为作家、画家、书法家笔下,摄影家镜头下鲜活的素材,展现了脱贫攻坚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这十年,我们开设“喜迎党的二十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乡村振兴”“双拥共建”等专栏,紧跟时代步伐。开设小说、散文,诗歌、评论,校园共五个栏目,值得一提的是校园角,培养了一批校园小作家,提高了他们对阅读和写作的浓厚兴趣,让哀牢山的文艺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

这十年,是抱团取暖的十年。我们把季刊改为双月刊,至今已编辑出版121期。由1992年创刊之初的一名编辑,到后来的三四名编辑,发展至正式在编在岗的11名编辑。由一间办公室到一幢五层的办公楼,并设立了刊物展室、编辑室、作家协会活动室等。县作协会员由十余名发展至上百名,能够上省级以上核心期刊的骨干中坚作者,由两三名发展至二十多名。

2022年,双柏县哀牢山地区发现了中国原生本土绿孔雀近300只,占全国数量的一半,“绿孔雀之乡”红遍全国。《哀牢山文艺》虽是一本内刊,也就此向全国发出征稿函,常年开设“绿孔雀故事会”专栏,为地方文化宣传添砖加瓦。

文学养人,刊物润人。比起大刊名刊,内刊可能不是美食,但对于本土作者来说如同充饥之粮。内刊作为当地作者的习武之地、练笔之窗,是检验当地作者创作水平的试金石,功不可没。

《哀牢山文艺》是点亮哀牢山的一盏灯,我相信往后的很多个十年,它依然会照亮一方热土。祝福所有文学内刊越办越红火。

(作者系《哀牢山文艺》执行主编)

2022-09-19 □超玉李 1 1 文艺报 content66655.html 1 哀牢山的十年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