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我们这十年

见证时代 笔耕不辍

□红山飞雪

这十年是我生活发生变化最为显著的十年。从二十多岁从事教育工作,虽然中间有几年从事教学管理,但从未脱离教育一线,从来没有放弃教书育人的工作。从激扬文字,到成熟敦厚,再到闲庭信步、荣辱不惊。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积淀的过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前几十年的不断积累,自己对文学的领悟已然达到厚积薄发的境界。于是,从教到写就是一个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最初时,写点短文随笔,是为了给学生一个引领示范。写得多了,就生发出文学创作的念头。一直以教授语文为业,能写出比较有水准的文学作品,也是一名语文教师必备的能力。后来,逐渐有文学作品发表在一些文学杂志或者教学报刊上,也逐渐为人所熟知。

网络的发展普及,为我们的工作与生活提供了一个极其广阔的空间。作者与编者之间的联系交流十分顺畅。文字可以更广泛的被人阅读,被人发现,被人认可。印象比较深的是北京一家语文教学研究机构主动和我联系,与我商讨文字的修改编发事宜,并发表了我几篇关于指导学生作文的文章,我的多篇作品也先后成为各类语文试卷的阅读题。《意林》的编辑从《儿童文学》上看见了我的一篇《慌乱的雨点》,几经辗转找到我,要将作品发在“名家名篇”栏目里。我知道自己只是一名文学爱好者,距离“名家”还很远,但是编辑的热情与认可,还是给予我很大的鼓励,激励着我,余生执着且勤奋,笔耕不辍。我感到很荣幸,自己浅显的文字能够被那么多人认可。我又很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好时代,坐在家里,便能够与天下那么多人相识相知,未曾谋面却似故人晤谈。

坐在电脑桌前,敲击着键盘,抬头看看书架上那些码得整整齐齐或者一摞一摞叠压在一起的书籍、杂志,似乎才感觉到这十多年行走在文学创作道路上,原来已经是收获颇丰了。由此,跳出小我,感念丛生,思及十年来脚下这片土地的变化。

站起身,端一杯茶,站在阳台,向远处眺望。对面是古老的阴河。阴河两岸,是跟随河水一路宛转迂回的银河公园。公园的两侧是红绿相间的步行道,掩映在园林里,在河堤上。再远处,就是近几年兴建起来的新城,高楼林立,车水马龙。阴河的这面是松北新城。那面是桥北新城。桥北新城的更远处,就是闻名于世的红山文化的象征——红山。一座红山,在塞外偏僻之地不知矗立了几千年,沧海桑田未曾改变,可是,在它的面前,只不过十几年的光景,一座座新的城市就拔地而起了。

时光就是这样奇妙,有时候几千年不曾改变,有时候瞬息万变。赤峰这座城,建州设府几千年,几经战乱与变革。隶属变了,名称也一变再变。关于十几年前的城市,我曾经在一篇《与一条河流有关》的散文里有所描述。而四下瞭望,目光所及,哪还有十几年前的模样。碧水蓝天,山川被草木覆盖,城市被森林簇拥,站在阳台,满眼姹紫嫣红,花香四溢。

想着这十几年翻天覆地的变化,不禁颇多感慨。原来漫漫黄沙的不毛之地,如今已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原来一眼就看见尽头的塞外小城,如今已是百万人口的繁华之地。这一切,只不过十几年的时间。

看着眼前的山川锦绣,人杰地灵,令人开始期待未来。

[作者系中国作家网原创频道征文(散文)大赛一等奖获奖者;2020年第十期“本周之星”]

2022-09-19 □红山飞雪 1 1 文艺报 content66657.html 1 见证时代 笔耕不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