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艺术评论

云水缭绕 惬意自在

——听交响乐《千里江山图》 □毛时安

“传承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是新时代中国艺术家的神圣艺术使命。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由中国音协交响乐团联盟23支乐团联合委约创作、赵麟作曲、上海交响乐团世界首演的交响乐《千里江山图》,是一部具有中华美学精神品格的音乐作品。它体现了中华美学精神独特的气象气息。中国人和西方人对于大自然的感受是不一样的。西方文化把风景作为一个纯粹的对象,加以精确和尽可能客观的描绘。中国文化很早就形成了一种对大自然、对风景的独特审美意识,或者说是哲学意识。同样面对自然风光作画,中国是山水画,西方叫风景画。风景画是冷静地描摹大自然真实的状态。山水画除了表达大自然的气象之外,还传达人和自然的和谐、共荣、天人合一。孔子讲过,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就是说人和山和水和宇宙之间,有一种心灵上和精神上的呼应,是浑然一体的。汉魏六朝以后,我们更是形成了自成体系、非常发达的山水画和山水诗。大自然以风景作形态,作为审美对象进入艺术的时候,则大体是从《蒙娜丽莎》开始的,山川河流的风景的背景,由此逐渐形成了独立的风景画。欣赏、理解交响乐《千里江山图》就要从中国人对自然意识的理解进入。中国山水画和西方的风景画不一样。风景画强调的是焦点透视,就是通过一个固定的视点看风景,近大远小。山水画则以散点透视的方式观察看取大自然,讲究平远、高远、深远“三远”。这部作品总的来说,它的风格是偏向优美,偏向于逶迤和柔和,既空灵又悠远。移步换形,你在欣赏山水美景时,人被自然一点点的融化。像民间故事里的“画中人”,像《桃花源记》中的渔夫“缘溪行”,进入佳境。你听音乐,不仅仅是在欣赏大自然的山水风景画,而是慢慢地随着这个作品融入到自然当中,自己也成为自然的一部分,当你听到风声时,你成为风,掠过山谷,掠过松林的树梢,你是流水的一部分,一泓水波流过山谷,你是流云在月光下漂浮。

中国美术史上有两件北宋时代的作品非常引人注目。一件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世俗社会生活。还有一件就是12米的青绿山水长卷《千里江山图》,集中表达中国文化意识中人和山水和自然的关系。这些年,国潮和宋韵已经成为中国文化自信再发现的重要文化思潮。2017年《千里江山图》在故宫展出,观众排队3小时一睹风采。舞蹈家以此为主题创作的舞剧《只此青绿》红遍全国,文学则有红色题材的长篇小说《千里江山图》。现在是以音乐为媒介的交响乐《千里江山图》。

作曲家赵麟出身世家,其祖父赵望云先生是黄土高原长安画派开宗立派的创始人,父亲赵季平是新时期中国音乐民族化的杰出探索者。得天独厚的家学渊源,使他对绘画、音乐,对中国文化,有着自己的深刻体验和哲学感悟。交响乐《千里江山图》以笙、琵琶、二胡、竹笛、人声与交响乐队交错浑成的丰富的音色和织体,既表达原画中青山叠翠绿水蜿蜒浩渺流云悠闲自在的飘逸的画意,同时,又借用苏东坡、辛弃疾山水诗的精华语词,特别是唐代伟大的山水诗人孟浩然写庐山的组诗诗意。所以,它是山水诗和山水画叠加,是真切细腻描绘山水大自然风光的优美音画,是与人在山水间行走,浏览、沉浸其间,主体惬意旷达自由的内心感受的抒情音诗,是交响乐民族化综合的当代表达。

峰回路转。全曲最后乐章,焕发出“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气概,表现了中华民族对祖国河山发自内心的热爱。这些表现是很壮观的。毛泽东题庐山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名句。结束部分就像庐山的险峰一样,呈现了一种昂然挺立、耸峙江边、跃上葱笼的雄姿。也抒发了900年前,一个18岁的青年画家,胸怀壮美河山,意气风发的青春情怀。

交响乐《千里江山图》首演总体是成功的,为我们生活的这个喧嚣而不乏焦虑的世界,注入了一股沁人心脾的清泉、一缕习习的清风,与现场听众的情感投入,达到了天人合一的美学效果。希望在首演后再听取一些意见,如诗句的择取方式,节奏、布局的微调等,继续加工,成为一部能够代表中国民族风格、有中华美学精神品格和时代气息的优秀交响乐作品。我想,它会引起国外的音乐界的兴趣。因为这样一种音响组合,民族器乐的穿透力,和独特的韵味,是西洋交响乐所没有的。期待能够精心打磨成为一部能够代表我们国家,代表中国文化新成就的交响乐精品。

2022-09-23 ——听交响乐《千里江山图》 □毛时安 1 1 文艺报 content66696.html 1 云水缭绕 惬意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