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我们这十年

晚秋耕耘十年间

□张秋铧

进入新时代,每一个年份都很珍贵,每一个岁月都有创新。十年间,我从60多岁迈入了70多岁,人生犹如从初秋进入了晩秋。

不紧不慢的秋风,枯萎了春夏的青葱,由初始的一片落叶,到大片大片黄叶呼呼坠落,任凭谁也不能阻止。所以古时楚国才子宋玉惊呼:“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其实人也是这样。过了70岁,精力、体力乃至才思,日渐老化衰退,心有余而力不足,创造能力因衰弱而缓慢。别人看你仿佛激情不减当年,这只是表象,自己的心结病痛只有自己知道。作家是个体劳动者,每一个字、每一篇文章都得靠自己一笔一画完成,既不能重复自己,更不能重复别人。

这是人生的一个坎儿,也是作家创作的瓶颈期。不少作家写着写着,到了这个年岁,因病痛,因厌倦,因琐事,或因创作难以突破过往的自己,就会停滞而搁笔,如同钟表因动力不足而停摆。对于我而言,这同样是个很大的坎儿,瓶颈期确实很长。这就需要我鼓起勇气大步跨过去,在寂寞与煎熬中,度过这段漫长而短暂、艰难而珍贵的时光。因而我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停滞,更不能搁笔,一定要咬牙坚持下去,继续展现时代新人的风采,传承和创新中国文学的根脉。我是作家,也是职业军人。我知道,战场上最考验人的一句话是:坚持到最后一分钟!

我从十八九岁就开始写文章,后来在老首长、作家魏巍的引领下从事文学创作。数十年来,除了完成一个军人应该完成的本职工作,还执着地坚持业余创作,写作、发表了近400万字的文学作品,获得了许多奖项和鼓励。文学是我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篇文章、每一部书,都是我心的表达、情的流露。虽然小时候挨过饿,吃过苦,但我一直沐浴着灿烂阳光,心里透彻明亮。尤其是到了晚年,进入新时代,看到身边的亲朋好友都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踔厉奋发,我再次受到了激励,不甘心安于悠闲地打发最后的时光,决心像只老鹰一样,脱去束缚自身的老羽朽毛,轻装上阵,重获新生,展翅振飞在高远的蓝天白云间……2012年春,我的长篇小说《太阳半张脸》出版。这是描写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一拨年轻人艰苦创业的坎坷经历,以及世纪之交社会嬗变时期,人们的复杂心态与期冀。出版社以好读小说推荐给读者。这是我书写现实题材的一次尝试和飞跃。2012年底,中篇小说集《烟雨南运河》出版,通过8个中篇,展现了广阔而丰富的社会场景,描写了众多人物真实的生活态度和激越的亲情、爱情,力求节奏明快,可读性强。这一年沉甸甸的创作收获,让我感到充实和愉悦,坚定了我继续更好创作的信心和意向。

我曾于1995年创作出版了长篇小说《抗日名将张自忠》,当时反响十分热烈。张将军是一位有血性有担当的儒将,曾被人多有误会。但他在台儿庄战役、武汉保卫战和鄂西北等多次战役中,战功卓著,在军中威信颇高。1940年在枣宜会战中,以少击多,身先士卒,于前线不幸阵亡。他那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震撼了敌人。这部著作,也引起了海峡对岸读者的重视。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出版社打算再版这部著作。连战先生闻知此事后,特意题写了“捍疆卫土”四个大字。于是,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捍疆卫土张自忠》以全新面貌与读者见面。在研讨会上,作家、评论家提出了“张秋铧现象”,说一部作品出版20年后,能得以再版,且反响仍然热烈,实属鲜见。

那年到南方休假,有幸跨过海峡。看到海峡两岸渔民的生活,收集到了东海渔民关于钓鱼岛的众多传说故事。我觉得这是个尚无人涉足的大题材,可有三种体裁选择创作:民间传说、长篇小说、长诗。于是我反复权衡自己写作的利弊长短,最后决定试着写一部长诗。我反复查找资料,调动自己与海的相关生活经验,且再次考察古海港、古渔村和泉州的博物馆。经历四年半的苦苦挣扎,终于完成了一部5000行的长诗。诗中有故事,有人物,有爱情,有神话,更有两岸渔民共同的关爱与守护。出版社在送稿过程中,诗坛泰斗贺敬之先生为本书题写书名。2019年春天出版后,《文艺报》、作家出版社和天津市作协联合召开研讨会,该书在会上获得了各位专家的高度肯定。诗人吉狄马加说,以这么大的规模书写钓鱼岛及东海渔民生活,十分难得一见,也丰润了我国的海洋文学。

2020年春节,是个不堪回首的节日。新冠病毒像个凶残的强盗,不宣而战地闯进了人们的生活。当痛苦的焦虑和无奈的期待过后,我静下心来思索:一个风烛老人其实什么事情也做不了,唯一可做的是保住自己不感染,不给社会添乱;再就是依然拿起笔,用自己熟悉的方式,为奋战在一线的人们鼓劲加油。于是我写了若干首诗和文章,在各报刊先后发表。

随着疫情渐渐缓和,我着手整理了一部短篇小说集,汇集了这些年来发表的数十篇小说。我重新梳理、筛选,以24篇20万字的规模,出版了“张秋铧短篇小说选”《东湖洼之晨》。书中描写了性格各异的人物,展现了南北地域风情,故事情节平实,表现手法灵动丰富。虽然多为旧作,还是得到了众多读者的好评,多家媒体报道了作品出版的消息。

202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日子里,当我佩戴上“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的那一刻,我怀着喜悦和激动的心情,一气儿写下了多篇文章和诗歌,还在多个场合宣讲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和卓越贡献。这一年,在绿的沉静与火的燃烧中,迎来了2022年的春天。我虽然感到身体健康状态在下滑的轨道上有所加速,正如一部行驶经年的老旧汽车,下行的速度总比上行的速度快许多。这是自然规律,非人力所能逆转。但我还是给自己制定了创作计划:整理出一部人物散文集。数十年来,我采访了近百位不同身份、不同类型的人物。有红军女战士,有老将军,有抗战老兵,也有改革开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模范,更有新时代的追梦人。这些人物或深或浅的零散脚印,从上世纪20年代,到本世纪20年代,正好串连起中国百年史。他们以赤子之心、洪荒之力,在各自的岗位,无愧无悔地成就了一生的事业。他们是时代的楷模,是历史的创造者。

十年光阴催我进入了晚秋,但我仍然在文学的沃野上不懈地耕耘。因为我相信,有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不是吗?我如此一边耕耘,一边收获,何其快乐哉!色彩斑斓的秋色,其实比春天夏天更美丽,更丰盈饱满。唐朝诗人刘禹锡,在人生不如意时,面对萧瑟秋景,气势昂扬地引吭高歌:“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是的,一个人只要诗情不老,初心不改,梦想仍在,即使到了晚秋,进入冬季,生命之光依然会熠熠生辉,还有那些圆满、通透、自在与爱,也都将融汇在新时代明朗的时空中。

2022-10-01 □张秋铧 1 1 文艺报 content66828.html 1 晚秋耕耘十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