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副刊

为章武“标点人生”补笔

□杨际岚

章武退休时有感,写了篇随笔《标点人生》。后来福建师大文学院编印“闽水泱泱”文丛,章武提交书稿,即取名《标点人生》。在他的笔下,人的一生犹如各种标点符号:

幼年时伴随着问号长大;青年时是情感激越的感叹号;人到中年,平平淡淡、绵绵不绝的逗号,才是最佳选择;到了晚年,句号与逗号交替使用,“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这才是健全的人生。

章武(本名陈章武)的一生,恰似多种标号符号交替使用。他自撰创作年表,曾如斯表述:1984年(42岁)任《福建文学》副主编,参与创办《台港文学选刊》并兼任副主编。这样的一笔,别具意义!

与《台港文学选刊》的关联,在章武人生历程中并非偶然。当年,春风吹拂,大潮涌动,“一国两制”构想引起巨大反响。项南主政福建,力倡建设对台工作基地。1984年春,《福建文学》领导班子调整,省文联书记处书记季仲任主编,蔡海滨和陈章武任副主编。30年后,章武在纪念文章中写道:“新班子一成立,便回应包括本刊编辑在内的两岸作家、学者及部分读者的共同呼声,着手进行《台港文学选刊》的筹办工作,并分工杨际岚具体负责。”

事出有因,其来有之。福建面对台湾,毗邻港澳。新时期文学热潮激荡下,《福建文学》陆续开始选载台湾、香港文学作品,读者反响热烈。于是,顺时应势,1982年初增辟《台湾文学之窗》,每月刊发台湾作品,并附文评介。当时,我从评论组调至小说散文组,和章武一同兼任该专栏责编,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两年多之后,《台港文学选刊》终于应运而生。有道是“天时地利人和”:改革开放的“天时”,势峙东南的“地利”,叠加为革故鼎新的强劲动力;“人和”尤为珍贵,上下一心,汇聚合力,“沛然莫之能御”。

那可是名副其实的“开门办刊”哦!既有梅子等香港作家的热情倡议,又有广大读者的迫切期盼,编者展开市场调查及时反馈,《台湾文学之窗》专栏逐渐累积经验,编辑部便适时敞开讨论,迅速议定各项筹备事宜。谁来承担专职编辑工作?没有预设人选,“自报公议”。当时,我“毛遂自荐”,领导也就认可了。随即章武受托起草申请报告,当天省文联火速上报。次日,省委宣传部立即批准,并转述建议项南撰写发刊词的请求。那时,何少川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部长王仲萃分管新闻出版,许怀中分管文化艺术,三人均系知名作家。杨滢、张贤华、丁仃、季仲时任省文联党组、书记处领导成员,也都是文艺行家。不久,项南所撰《窗口和纽带》传来,成为代发刊词,经新华社发通稿,海内外30多家媒体纷纷转载、引用。草创时期,作为《福建文学》增刊,季仲兼任主编,蔡海滨、陈章武兼任副主编。新设《台港文学选刊》编辑组,一年后改称编辑室,笔者为主任,“具体负责”该刊编辑事务;许江系美编,此后调往浙江美院(中国美院),由龚万山接手,兼任美编;楚楚、宋瑜等随后陆续加入文编队伍。

新刊面世,头两期自办发行。《福建文学》紧急动员,全体人员一起打包、扛包、运送到火车站。章武自嘲道:“一向笨手笨脚的我,也就是在那段日子里,学会了如何用‘九宫格’的方式来捆扎书刊,为日后的几次搬家打下基础。”第二年,刊物改由邮局发行。创刊伊始,每当从台港澳以及海外出版物上选取可用稿件,都需要请人抄写,由繁体字转换为简体字。章武曾让母亲抄写,老人当过小学校长,自幼承家教,“写起字来,一笔不苟,且端庄娟秀,深得杨际岚他们的好评”。依靠“人和”,不断攻坚克难。

倘论“人和”,不能不追加一笔。项南应约撰写发刊词,此为一。我们曾修订了内中个别措辞,项南欣然接受,此为二。此文言简意赅,堪称美文,后被推荐参加第二届福建省文学作品评奖,列为散文类第二名,此为三。现在想来,主持一省大政者,为文学刊物撰文,无异议;编者修改订正,亦无异议;文章参评“屈居”次席,仍无异议!相关各方并不以此为忤,似乎全然顺理成章,何等纯粹!

《台港文学选刊》创刊前前后后,假如借喻标点符号,该算哪一种?从没有路的地方蹚开一条路,“摸着石头过河”,以文取文,人人平等。逗号、问号、感叹号、句号,想必是交替而用才行!

章武十分珍惜这份编辑情缘。他专门制作了《台港文学选刊》记事本,剪贴了项南的代发刊词、创刊征订广告、创刊号目录及一些媒体相关报道等等。当年深秋时节,他和我一同前往京城,拜访了文学界、新闻界的名家,如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刘再复、《人民日报》文艺部徐刚、《光明日报》文艺部张胜友、《人民文学》杂志社刘心武等人。《台港文学选刊》的创办,深获诸君激赏。我们还承乡亲、知名学者卓如引见,专程看望了冰心老人。她笑迎老家来客,特地沏好茉莉花茶款待,文史名人、逸闻轶事、民俗风情,娓娓道来,沉浸于对故乡的深沉眷念。笔者赶忙递上刚出版的《福建文学》和《台港文学选刊》。章武对此曾有过一段追述:老人认真地翻了翻,高兴地说,“福建的刊物不少,《福建文学》《福建论坛》《花鸟世界》,我都写过文章。你们《福建文学》有很多好文章,办《台港文学选刊》这样的刊物不错。”此行给我们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章武还写了散文《北京的色彩》,文采斐然,刊发于《人民日报》,入选全国中学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成为名篇。

次年,章武到仙游县挂职,任副县长,两年后,任福建省文联秘书长。这时,《台港文学选刊》改由省文联主办,季仲仍兼主编,笔者专职任副主编,主持日常工作。章武虽没再兼职,但其情缘始终在延续。

随职级升迁,地位在变,但初心不改。1995年起,章武先后当选为福建省文联副主席、省作协主席,并续任省文联书记处书记。此后六年间,他分管省作协、省文学院、《福建文学》、《台港文学选刊》、冰心文学馆、理论研究室等。其间,笔者接任《台港文学选刊》主编。章武对于刊社工作充分信任,“一路绿灯”。他率团访问台湾、香港以及欧亚数国,始终热切关注中华文化的传播、中文创作的发展。

2007年,章武体检时发现患腰椎骨胶质瘤,双脚逐渐麻木,开始拄拐助步。当年12月,第五届海峡诗会举办,主嘉宾为席慕蓉。席慕蓉的诗文早就风行海内外,拥有大量“粉丝”。这次活动,本来不想惊动章武,担心他行动不便。闻讯后,他执意参加,并以《席慕蓉印象》为题热情洋溢地发言,称其“柔美的外衣下包裹着一颗坚硬的内核”。他生动描述了在江苏南通举办的旅游文学论坛的切身经历。论坛上有人主张“文学搭台,旅游唱戏”,准备形成相关文件,席慕蓉当即明确表示异议,认为文学应有更高的追求。那时亦有名家出来圆场,席慕蓉再次站起来反对,拒绝签名。文学与旅游可以联手发展,共存共荣,而不只是前者为后者服务的简单化命题。章武称道,席慕蓉说出了不少作家想说而不便说的话,捍卫了文学的纯洁性。

章武第八部散文集《一个人与九十九座山》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在榕召开了作品研讨会。章武介绍,十多年前暗暗确立一个目标:在有生之年,爬九十九座大山,写九十九篇有关山与人的文字,如今一偿夙愿。我觉得,章武很看重登山不止的经历,也在意此书的传播,不由动念,能否帮助在境外印行?后来主动联络了台湾尔雅出版社主持人隐地先生,隐地也是位知名散文家。那时节,纸质出版物在台湾同样也遇到瓶颈,出现文学出版难的状况。但他看了书稿,充分肯定了其价值,无条件地接纳,第二年,《一个人·九十九座山》(繁体字版)由台湾尔雅出版社印行。不能不说,章武与台湾文坛缘分不浅。

章武与平潭也有着特殊情缘。2008年夏末,几位文友前往平潭采风,同行者有章武、王立根(章武低一级的校友、福建省语文学会会长)、陈章汉(章武胞弟、福州市文联主席)、王炳根(冰心文学馆馆长),笔者也在列。一行人兴致勃勃地登览石牌洋,漫步龙王头,上塘屿膜拜海坛天神……眺望平潭的发展前景,献上深深的祝福。章武撰文纪行,诉说第一脚踏上塘屿的码头,心跳就莫名其妙地加速了。回福州后,母亲告诉他,当年是在塘屿怀上他的。他恍然大悟,生命之源来自塘屿!第二年,平潭综合实验区创立,《平潭时报》创办,章武以美文《母亲的塘屿,我的心跳》为之奏起悦耳的欢迎曲。

近几年,章武腿疾加重,只能退踞于轮椅。我与几位文友数次前去探望。他看到香港知名作家张诗剑、陈娟夫妇,秘鲁知名华人艺术家龚万山,法国知名华人画家、作家林鸣岗等等,十分开心,谈笑风生,一同回忆文坛往事,欢声笑语充盈厅堂。与文为伴,快慰如斯!

章武早在中学时代就在福建的《热风》和广东的《羊城晚报》发表作品。他参加高考,作文满分,被誉为福建高考史上首位作文满分的考生。他与文学结下一甲子的不解之缘,可谓文冠闽地,闻名遐迩。他著有散文集11部,多篇作品入选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他从事文学编辑、组织工作数十年,堪称撰文多多,阅文多多。而对于文学的挚爱,他始终一往情深,并推己及人。两个多月前,意外地接到章武的电话。以往是我挂去,这次却是他挂来。“我是章武。我看到你写的文章了。”他说的是《作家文摘》登载了拙文《忆金庸、洛夫、余光中》。我告之,原为一组三篇,记述与三位名家交往中的点点滴滴,呈现个人的若干印象,报章选载了部分内容。他肯定了这样的写法,一再勉励我要尽量多写些,这些事写起来很有意义。此时,也许他联想起当年创刊的种种甘苦,或正追忆香江太平山风涛飒飒、宝岛日月潭波光粼粼……

我至今记得,章武退休之后,曾三番五次地告知,过去认为重要的事其实未必那么重要,从前觉得不太重要的事日后看来却是十分重要的。如今回想这些话语,揣摩内中含义,能否如此理解:为文、为人,对于文字工作者而言,始终是至关重要的。

2023-02-03 □杨际岚 1 1 文艺报 content68567.html 1 为章武“标点人生”补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