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三毛散文奖颁奖
第五届三毛散文奖颁奖典礼近日在浙江舟山定海区举行,三毛文学周系列活动同期举办。
据悉,本届三毛散文奖吸引了全球716位作家参评。经过评委会的审读和多轮投票,最终评出散文集、单篇散文大奖各5部(篇),实力奖各4部(篇),新锐奖各4部(篇)。其中,王鼎钧的《爱情意识流》、李敬泽的《上河记》、彭程的《杯子上的笑脸》、赖赛飞的《乌塘记》、王芸的《纸上万物,浮现如初》获散文集大奖;兴安的《在普者黑看见一匹马》、燕燕燕的《瓷上事》、蔡维忠的《最后的荒木古童》、李银昭的《幺爷》、张亦辉的《“爱情发生学”两题》获单篇散文大奖。
蒋子龙文学作品版本展举行
近日,由石家庄市图书馆主办、龙山书院蒋子龙文学书屋和未来作家书院共同协办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作家蒋子龙文学作品版本展暨河北书家十人录蒋子龙文学作品精彩片段小品展”在河北石家庄开展。数百位诗人、作家、艺术家及文学、书法爱好者参加活动。
此次展览展出了蒋子龙出版于不同年代的文学作品独著版本近百种、作家文学作品汇编版本数百种,以及作家朋友赠送给蒋子龙的文学著作数十种,展品均由蒋子龙文学书屋提供。书法展部分展出了闻章、潘学聪、老墙、杨松霖、大江、潘海波、李浩、李西存、王墉、霍威等10位河北书法家抄录的蒋子龙文学作品片段。这些书法虽为小品,但韵味十足,书法家们希望通过对文学作品片段的书写,进一步激活文学作品的生命活力,同时赋予书法作品新的创作内涵。
展览将持续至5月31日。
广西举办青年评论人才培训班
5月9日至11日,由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共同主办的“2025年度广西文艺评论青年人才培训班”在广西南宁举行。来自广西各地的81位青年评论家参加。培训期间,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夏潮、《文艺报》总编辑刘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大先分别以《关于新时代文艺评论的几点看法》《数智时代与新的文艺大众化》《媒介融合与变异》为题给学员们进行授课。本次培训班延续以往“在文艺现场实践文艺评论”的模式,组织学员参加“《百鸟衣》发表70周年暨韦其麟作品研讨会”,参观“2025年广西农民画大展”,并参加“新大众文艺视野下的农民画研讨会”。
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第六届主席团第六次会议、第六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同期举行。会议对广西评协2024年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对2025年工作进行了部署,并审议通过了广西评协2025年度第二批入会人员名单等。大家表示,要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团结一心,共同努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为广西文艺评论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黄尚恩)
内蒙古召开文艺评论工作座谈会
5月7日,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指导、内蒙古文联主办的“内蒙古自治区文艺评论工作座谈会”在呼和浩特召开。会议旨在落实《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工作方案》,推动内蒙古文艺创作与文艺批评良性互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宋武官、内蒙古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冀晓青出席会议。
会上,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廷信、内蒙古评协主席赵海忠、内蒙古社科院原院长包银山,以及来自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光明日报》《文艺报》《中国艺术报》《文汇报》等单位的专家、编辑谈到,推动文艺评论发展是系统工程,需要在活动组织、人才培养、阵地建设、成果推出等方面综合发力。围绕重点的文艺现象和文艺作品,要激励更多的评论家和受众加入讨论,联合更广泛的媒体平台进行同步宣传,让创作、展演、评论和传播有效联动。在新媒介时代,除了评论文章,视频切片、图文弹幕等也都是批评。要以多样的方式来开展评论工作,让北疆文化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绽放光彩。 (黄尚恩)
全国知名诗人走进浙江黄岩
日前,由《诗刊》社、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委区政府联合主办的“2025橘花诗会——全国知名诗人黄岩行”活动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50余位知名诗人和文学工作者走进黄岩,通过采访创作、对谈讨论等形式,共同探索新时代诗歌发展新空间。
黄岩是闻名遐迩的“蜜橘之乡”,黄岩蜜橘已有1700多年的种植历史。近年来,黄岩不断推动农文旅产业整体跃升,也为诗人、作家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活动期间,诗人们走进中国柑橘博览园,欣赏了当地村民自编的橘林实景剧。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直播间走进黄岩“橘花诗会”,王山、荣荣、胡金华、侯磊、吴撇、麦豆、应文浩等诗人与当地诗人章文花、禾西西、赵幼幼、王嫦青等一起畅谈诗歌,交流阅读体会。在朵云书院,金石开、车延高、沈苇、秦立彦、安琪围绕“新大众文艺和素人写作的时代意义”展开深度对话。诗人们还前往黄岩博物馆、智能模具小镇、永宁幸福中心等地展开采访。 (宋 晗)
《当代作家评论》培育批评新人
4月19日,由《当代作家评论》编辑部主办、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承办的首届“新时代文学批评新人培育计划”启动仪式暨“新媒介时代与文艺大众化”学术研讨会在河南新乡举行。河南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秦法跃,《当代作家评论》主编韩春燕,郑州财经学院党委书记、河南师范大学教授马治军,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赵黎波等参加活动。
活动现场宣布了首届培育计划入选者名单及导师名单。青年学者尹林、刘东、李强、李壮、刘诗宇、韩欣桐、刘欣玥、刘月悦、胡行舟、邵部入选培育计划,学者孟繁华、贺绍俊、丁帆、南帆、王尧、王彬彬、张清华、洪治纲、郜元宝、谢有顺担任导师。导师现场一对一向入选者颁发证书,并赠送亲笔寄语。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围绕“新媒介语境下的文艺大众化理论”“新媒介形态与大众文艺的形式和内容”“新媒介时代的文艺大众主体”“新媒介时代的文艺接受范式”“数字大众文艺的实践探索”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罗建森)
历史小说《大宋点酥娘》首发
4月26日,《大宋点酥娘》在北京图书大厦首发。该书由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主持人徐君历时十余年潜心创作完成,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参加首发式的专家们表示,作为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大宋点酥娘》是了解宋朝历史文化的鲜活读本,其虚实结合的叙事手法和扎实的史料基础,为读者呈现出一幅充满诗意的宋代世相图。小说的女主人公饱满传神,展现了日常生活中女性的独立精神和家国情怀。同时,作品塑造了生动的人物群像,讲述了鲜活的故事细节,勾勒出宏阔的历史图谱,具备较高的影视改编价值。徐君说:“文学创作是一场与历史的双向奔赴,我希望通过这样一个故事,传递‘心安即是归处’的理念。”
专家研讨音乐剧《大田》
5月9日至10日,以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赵亚夫、已故全国道德模范糜林为原型的音乐剧《大田》在北京世纪剧院上演。在同期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剧本》杂志社、中国音乐剧协会、江苏省镇江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该剧研讨会上,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总编辑、党委副书记刘爱芳,镇江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殷敏,镇江市文化广电产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巍巍,以及来自文艺界、农业科技界的专家学者和主创团队代表围绕该剧的艺术价值及未来提升等展开深入探讨。
《大田》以江苏镇江“亚夫精神”为蓝本,通过音乐剧形式展现了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奋斗故事,向农业科技工作者致敬。与会者认为,作为一部刻画先进典型人物的“三农”题材音乐剧,《大田》以农业科技为底色,兼具艺术创新与时代精神,是推动文艺与科技跨界融合的一次积极探索。作品形神兼备,意境深远,在剧本结构、音乐设计、舞台呈现等方面颇具亮点。希望主创团队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进一步对该剧进行打磨提高,努力将其打造成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三农”题材文艺精品力作。 (王 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