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秦皇岛市抚宁区,是苍天特别眷顾的地方。
这里有优越的自然环境。抚宁位于东北连接华北的咽喉地带,处于渤海和燕山之间,同时拥有山、河、湖、海和长城。这里也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国吹歌之乡”。这里的太平鼓,源远流长,是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吹乐传承千余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抚宁还有一绝便是拥有众多的山。城北十公里有座天马山,它以文字摩崖最为著名。在藏奇纳险的山上,几个横空巨石的幅面上刻有“山河一览”“天马行空”等字体苍劲的巨幅题刻,均出自明代将领之手。这座山还与明代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戚继光有关。他于1567年被调往北方镇守蓟州,其间曾来天马山练兵和潜心著述。半山腰有个玄真观,传说他就在东耳房里写下《练兵实纪》和《纪效新书》,总结练兵、治械、阵图等实践经验。
这次来抚宁,让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兔耳山的“抚宁天路”。兔耳山,双峰尖耸,状如兔耳。它是冀东名山,也是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明宣宗朱瞻基曾巡视兔耳山,清朝乾隆皇帝曾赋诗《兔耳峰》,有“兔耳峰头常罩云,果然玉笋矗氤氲”之句。进入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深入人心,抚宁区对兔耳山进行了全面规划和开发。“要致富,先修路”,他们沿着蜿蜒盘曲的山势修了一条长达10公里的公路。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抚宁天路”。
“抚宁天路”摇醒了昏睡多年的苍山,打开了百姓的致富之门。这次给我们主动当导游的,是长住山间的一位热心且健谈、名叫张立存的老人。他说,兔耳山危石累卵山陡路险,过去来的人很少,“天路”一修,越来越多的人才知道这里原来还是个旅游胜地。
张立存老人有超强的记忆力。他边带我们爬山览胜,边对“天路”故事娓娓道来。他说,“抚宁天路”不仅使兔耳山成为旅游休闲的胜境,更成了山民脱贫致富的“高速路”。这一带盛产桑葚、苹果、板栗、核桃等山货,过去难以运出去。现在好了,“天路”一修,客商可以把车开到门前收购山货啦。乡里乡亲都说现在咱们的山窝窝成了金窝窝银窝窝。这儿峰峰都是景,坡坡都是树,样样都是财。
张立存老人讲完这个故事,激动地说:“我还瞎编过一首诗,给你念叨念叨。”他竟像孩子似的手舞足蹈,高声吟咏道,“云笼兔耳山,古今有名传。唐王征东过,乾隆留诗篇。朝阳升碧海,紫气绕青山。兔耳山峰嫦娥望,最美莫如咱家乡。”
老人质朴的诗歌与欢快爽朗的笑声,与抚宁一道,回应着苍天的眷顾,也牵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