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了大半辈子的渔民,终于,老戴转行了。
一开始,他既种菜又养鸡。土地是现成的,西山岙里有块荒了多年的自留地。春种萝卜,夏种番薯,再穿插播种抱子芥和花菜,老戴家的这块自留地,四季不得空闲。鸡窝搭在自留地旁的山坡上,老戴找了几块破木板挡成围墙,遮一遮,小鸡们便有了带院子的家。
回娘家,问到父亲,母亲的回答总是:“在山上呢。”菜苗要灌溉除虫害,小鸡要喂食,老戴一天至少三上西山岙。岙里的地听使唤,种什么肥什么。萝卜丰收的时候,老戴特意等到周末,带着一群孙子辈的孩子到地里拔萝卜。养的20只鸡活了18只,几只母鸡天天下蛋,可讨老戴喜欢了。
那段时间,全家就数老戴最忙。每逢有外出活动,老戴就犯难:家族一年一次的外出旅游、村里组织的老年人活动……大姐知道了老戴的不痛快,劝他别养鸡了。长女的话老戴听进去了。
某天,老戴不紧不慢地对我说:“阿婉,买双运动鞋,脚上这双底太薄了。”这真是比螃蟹竖着走都稀奇。前年我给老戴买了件衬衫,他一直收着舍不得穿;去年说要给他买双运动鞋,他还冷脸拒绝——勤俭是老戴坚持了大半辈子的“事业”。
“你爸最近走路多,可费鞋了。”一旁的老妈揶揄着。原来,老戴和渔村的几位老伙伴组了个“走团”,日常晨练外,还经常到岛外“视察”。
一开始,他们去了临近的灵昆岛,老戴和伙伴们都已逾古稀之年,可免费搭乘途经灵昆岛的151公交车。下了车后,沿着村口的小路走进灵昆,一边逛一边看,处处都新奇。老戴跟“151”混得越来越熟,儿子家搬到市区后,他时常坐151公交车到市区看望他的两个孙女。他还常坐公交车到镇上的超市买菜,那里菜价便宜,往返又不用付车费,老戴觉得太赚了。
瓯江北口大桥开通不久,他和伙伴们又乘着151公交车出发去“视察”了。北口大桥连接乐清市黄华与洞头区灵昆岛,贯通连接粤闽浙三省的甬莞高速。后来老戴跟我提起这座桥,说:“这桥造得气派,好几层呢,到乐清真的快多了。”那乐呵劲儿比当年家里建成新房还带感。
上周末回娘家,我又没见着老戴。听闻他和伙伴们搭乘S1线去瑞安的海鲜批发市场采购了。没花一分钱的免费车坐上了,物美价廉的海鲜买到了,几位老伙伴一路欢声笑语。搭上了新时代的交通车,老戴的晚年生活忙碌并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