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新作品

榕树之心,素履之往

□张 卉

《大榕赋》道:“不以直节为高,不以孤生为异。凌寒而不改其操,连理而不称其瑞。”木榕之心,清澈且浅,素履之往。

学生时代,最爱同母亲进城。那时,人们口中的“温州”默指“市区”,从洞头到市区叫“进城”。进城路上,母亲教我远眺时只要能看到岸上的一棵大榕树,温州就到了。船靠的码头最早在东瓯大厦对面,后来迁到安澜亭码头。

我与母亲会坐在望江路的大榕树下吃“公面”。这是一棵老榕树,根若盘龙。树下,有美术生写生,老师用温州话讲课。那时我听不懂温州话,觉得这方言神秘又张扬。路上,车水马龙。马路对面,音像店里面正播放着周蕙的《约定》。她干净的声线同榕树一起,从土里悠然飘出。

榕树下的我与这座城约定:将来我一定要成为这座城的一分子!

十年后,我如约成了温州人。我在温州工作结婚,已听得懂温州话。我觉得温州最美的景,就在“路中榕”。再遇望江的榕树,十年时间只抽走一根绿丝,树下景致却已不同。曾经的琳琅小铺更迭为办公大楼,矮墙蜕皮成现代商房,安澜亭码头完成了历史使命……

不过,江心屿码头依然活跃,每日载客去往江心孤屿,连接江与岸的寄托。江心屿谢公亭旁有一棵樟抱榕,树龄达五百年,郁郁苍苍、遒劲浑然,与这座城的交情显然更深厚久远。

成年榕枝上垂挂的气根,落地后成为支柱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与榕树相似,温州人也以扎根土地、顽强生长著称,为了生存四处闯荡,随地落根。这大概便是温州人独爱榕树的原因吧。

2024年,是我认识这棵树的又一个十年。

先前,温州的榕树大多沿着温瑞塘河生长,古人行舟靠榕树辨明方向;游子归来时,也可沿路循着榕阴回家。林斤澜在《榕》中曾写道:“少年离家,约四十年后回故乡看看,河填了,桥平了……只有榕树依旧……我是依靠榕树,找到了老屋的门台。”乡愁是最精准的定位系统,而树是归家的指示灯。

如今,温州的区域变大了,包含鹿城、瓯海、龙湾及周边县区。放眼望去,榕树的绿已处处可见。潺潺塘河水,悠悠榕树心。温州人的成长岁月总有一棵榕树陪伴,是同伴,是师者,也是过去、当下与未来的见证者……

2025-05-19 □张 卉 1 1 文艺报 content79309.html 1 榕树之心,素履之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