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影视

微短剧《法官的荣耀》:

于平凡处见法律温度

□张凯悦

随着一系列行业政策的出台和落地,微短剧精品化成为相关从业者和制作机构的必答题。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微短剧从“悬浮”回归“现实”,以“微短剧+”赋能千行百业。近日,“跟着微短剧来学法”创作计划第三批推荐剧目正式发布,《法官的荣耀》凭借生动的案例、鲜活的人物群像以及厚重的生活基础位列前位,受到多方关注。

把法律带到田间地头,把公平带到百姓心间。作为一部法治题材微短剧,《法官的荣耀》用有限的篇幅实现了信息密度与情感浓度的平衡,拓展了法治题材表现的边界。该剧用现实主义手法诠释法律温度,聚焦基层法治“枫”景,将视角从庄重的法庭延伸至乡村田埂,回应财产纠纷、赡养老人、抚养子女、保护妇女权益等鲜活现实议题,让法律条文得到生活化、场景化阐释。

微而不薄,以生活厚度构建基层法治图景。相较于以往微短剧的“爽感叙事”,该剧在短中寻突破,通过“巡回法官”的工作实践,将高悬的国徽化为百姓触手可及的温暖,以“踏踏实实”的“现实感”绘制了一幅“社会工笔画”。微短剧向来以轻量化、快节奏为标签,但《法官的荣耀》做到了“微而不薄”,其扎根现实生活,通过真实案例勾勒出乡村社会发展的真实面貌,展现出情与法的思辨。剧组在山东沂源实地取景,由当地村民参与演出,使得剧作充满浓郁的乡村气息和生活质感。剧中,极具特色的山东方言和邻里们的守望相助,实现了作品的在地性表达,体现了“行走的民法典”的重要性。

短而不浅,以时代温情筑起烟火正义。“巡回法官”“流动法庭”体现了公众和法官对公平正义的不懈追求,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生动实践。在生活皱褶里,《法官的荣耀》将时代情绪转化为有温度的影像,将冰冷的法律条文变为村民安居乐业的保障。剧中,“温度”是贯穿始终的底色,是年轻法官与老法官坚定守护的烟火正义,是普通人身上闪烁的人性光辉。从“不解人情”到“共情悲欢”,林子涵主动为被家暴孕妇出招,完成了对法治工作的认知重构,也从“法律执行者”蜕变为“人性关怀者”。该剧体现了基层法治从“被动应对”到“主动治理”的转变,实现了“润物细无声”的普法效果。

总之,《法官的荣耀》以生活厚度为墨,以法律温度为笔,绘就了一幅中国基层法治的动人画卷。法官的荣耀并非来自冰冷条文的堆砌,也不是来自单纯的道理输出,每一次公正的裁决、每一句温暖的话语、每一回对弱者施出的援手,都是法官荣耀的动人注脚,体现着法院人扎根基层、执法为民的情怀。

(作者系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硕士生)

2025-06-11 □张凯悦 微短剧《法官的荣耀》: 1 1 文艺报 content79595.html 1 于平凡处见法律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