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加强红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更好迎接人工智能时代文学馆的机遇与挑战,7月1日至3日,由中国现代文学馆和河北省作协主办、河北文学馆承办的全国文学馆联盟年会在河北石家庄举行。来自全国各省区市30余家文学类博物馆的代表们齐聚燕赵大地,共同探讨新时代文学馆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邱华栋出席全体大会并讲话。全国文学馆联盟秘书长、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王军作2024年度联盟工作报告。会议由河北省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王振儒主持。河北省委宣传部相关领导参会。上海市作协、广东省作协、浙江文学馆、河北省作协相关代表先后发言。上海巴金故居、内蒙古文学馆、黑龙江文学馆、山东文学馆、湖南现当代文学馆、山西文学馆、蒋子龙文学馆、东西文学馆相关负责人与会交流工作。
勇担文化使命,打造文学的“同心圆”
新时代为文学事业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文学馆作为民族记忆的重要载体,肩负着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的使命,正迎来崭新的发展机遇。
邱华栋在讲话中说,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中国文学数字化的关键之年。希望大家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以深切的文化自觉,肩负起构建文学馆话语体系、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和民族文化精髓的使命。要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激发新时代文学馆事业潜力,弘扬党领导文艺百年取得的重大成功经验,积极回应数字时代文学馆发展需求,主动应变求变,发展新质生产力,汇聚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要充分利用好全国文学馆联盟这一交流平台,加强联动、深化协作、携手共进,真正形成全国范围内文学馆的大合作大联动,形成以文学价值为核心、以服务公众为宗旨、以创新发展为动力的“同心圆”格局,显著提升中国文学馆事业的整体影响力与社会价值。他表示,新时代为我国文学事业繁荣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希望大家团结奋斗、锐意进取,以“赶考”之心答好文学传承的时代答卷,为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王军在工作报告中表示,2024年以来,全国文学馆联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紧紧围绕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聚焦主责主业,强化交流协作,在多个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学事业、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了积极力量。
据介绍,2024年,一批标志性文学场馆建成开放并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文学遗产的保护传承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茅盾故居修缮后重新开放,“万里江山一放歌”茅盾生平展开展;广东文学馆在粤港澳大湾区艺术中心开馆,开辟“海上明月”等六大主题展区;香港文学馆开馆,与中国现代文学馆联合主办“南来作家手迹遗物展”;陕西文学馆建设项目列入2025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湖南现当代文学馆完成“毛泽东与文艺展”升级改造,推出“人民的文学”专题展览;巴金图书馆于巴金诞辰120周年之际揭幕开放,举办“巴金与上海文献图片展”……一系列成绩让文学场馆更贴近群众生活,成为广大观众触摸中华文脉、感受文学温度的公共空间。
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全国文学馆联盟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进一步强化联盟平台功能,在深化协同发展、强化数字引领、提升服务能级、夯实学术根基、讲好中国故事等方面带头务实合作,使文学馆真正成为守护知识谱系、传播文学精粹、赓续中华文脉、滋养民族心灵的文化殿堂,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更大贡献。
赓续红色文脉,谱写时代华章
“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10周年之际,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歌以咏志 星汉灿烂——新时代文学成就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举办“‘三红一创 青山保林’红色经典展”。双展入选国家文物局、中央网信办2024年度主题展览推介项目,已吸引160余家团体单位、超5万人次前来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和研学活动,引发了热烈的社会反响。
谈及如何厚植文化自信,让文学馆成为弘扬革命精神的红色圣地,河北省作协一级巡视员张勇说,河北有着厚重的红色资源,只有全面深入了解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革命故事、创造的红色经典,才能创造性地做好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近年来,河北文学馆固定陈列经历两次改造提升,新展名为“山高水长——河北文学史陈列”,展示了174位重要作家和重大文学事件,其中涉及抗战的有55位;展厅在展展品622件,涉及抗战的有192件。河北省作协不断深入挖掘革命作家作品背后的故事,运用新媒体平台推动红色经典传播,力求将文学馆打造成燕赵大地的红色文化地标。
山东作为革命老区,同样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和厚重的革命文学积淀。山东文学馆馆长刘青谈到,山东文学馆正在筹备“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特展”,努力探索在智能时代传承红色基因的新路径、新方法。
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全国各文学馆将进一步强化价值引领,配合做好抗战文学相关文物的征集和展陈工作,加强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深入挖掘馆藏文物所蕴含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提炼其超越时空的当代价值,努力使之成为滋养心灵、启迪未来的不竭源泉,成为激励新时代奋斗者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
以数字化、信息化、科技化为文学馆建设赋能
加强文学数据管理与应用,是中国文学在新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落实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推进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部署,实现全国文学资源交流互动的基础,对文学作品的保存传承、研究创新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中国现代文学馆与浙江文学馆合作建设“中国新时代文学大数据中心”,打造了全国首个文学智能体、全国文学场馆综合管理服务平台“馆际通”。《文学数据管理与应用总体要求》的发布,填补了全国文学数据标准体系建设中的空白。在全国首张“中国文学地图”上,数据每天都在“生长”,实时更新,让观众了解“正在发生的文学”全景,标志着文学信息化建设的新起点。
如今,浙江文学馆建成全国首个文学数字体验厅;南京文学馆进行数字化升级,打造虚实互动展项及数字留言交互系统;山东文学馆建设线上三维展厅,践行“无墙文学馆”理念;黑龙江文学馆推出15期线上展览,运用直播手段扩大传播覆盖面;广东文学馆设置“鲁迅家”展览厅……数字化赋能已经成为全国文学馆建设的重要举措。
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以巴金图书馆为例,分享了对“人工智能时代,文学馆何为”的思考。他谈到,面对科学技术迭代,文学类博物馆的藏品本位是不可撼动的人文优势,要积极适应从“知识储存地”到“文化体验地”的转变,才能打造适合市民的参与性、复合型文化空间。
内蒙古文学馆负责人常健介绍说,内蒙古文学馆在去年年底建成并启用数字展厅,用大模型、大数据、AIGC等前沿交互技术,打造常看常新的文学空间,并与浙江文学馆形成全国范围内省级文学馆的首次数字联动,突破了地处城市中心地区、空间有限的地理局限,实现了“一览无余”。
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给文学馆事业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大家表示,对数字化技术的深度应用与创新实践的探索,有助于全国各地文学馆单位加速建设智慧展陈立体格局,以科技赋能拓展文学传播空间,为文学事业数字化发展提供创新动力,进而更好保存、传承和弘扬博大精深的文学遗产。
会议期间举行了中国博物馆协会文学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常委会,增补浙江文学馆、广东文学馆、东西文学馆、钟山文学馆、刘亮程文学馆为专委会新成员单位。全国文学馆联盟理事会同期举行,广西现代文学馆、刘亮程文学馆、东西文学馆成为联盟新成员单位,河北文学馆担任联盟理事长单位。与会者还实地考察了河北博物院、河北文学馆,并赴河北正定实地走访,调研红色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了解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在博物馆和文学领域的实践探索。
新时代新征程,文学馆事业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魅力。全国各地文学馆正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丰富文学资源的存储和展示形式,积极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让红色资源直达更多人群,为文化繁荣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